“轉戰長河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轉戰長河決”全詩
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
營碎落星沉,陣卷橫云裂。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
于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
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經破薛舉戰地》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破薛舉戰地》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他在戰爭中展現英勇和決心的思想感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昔年心懷壯志,揮舞戈矛初戰功。心靈隨著陽光高升,志向與秋霜一樣純潔。轉移戰場,電光驚天。長河受到戰爭的摧毀,軍營四散,星沉云裂。一揮豪氣聚斂,再次舉起戰旗,鯨鯢被擊敗。現在我低頭俯視曾經的戰地,駐扎在華軒。沉積的沙土沒有留下痕跡,減少的灶臺有殘痕跡象。浪花穿過碧水清澈,山峰云霧將蓮花籠罩。世間變遷如同急流,人事變化如今又不同于過去。長久以來都在回想著過往的足跡,只能自我慰藉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年輕時在戰場上所展現出的勇氣和堅定決心。他用豪情壯志和秋霜潔白來表達自己的心志,經歷了一系列的戰斗,轉戰長河,斬殺敵人,最終獲得勝利。現在,他回望曾經的戰地,感慨萬分,深思熟慮。他意識到世事多變,人生變幻無常,但他仍然保持著對過去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青年時期英勇無畏的氣概和決心。通過描繪戰場上的驚天動地,以及勝利后的自省和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切感悟。詩中用意象描繪了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改變,展示了詩人智慧成熟的一面。整首詩以干練有力的筆觸,展現了唐代文人將壯志豪情與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相結合的風格。作者通過描述自身的歷程,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以及對過去的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李世民的豪情壯志和對深刻哲理的體悟,傳達出了一種久思之志的情懷。
“轉戰長河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pò xuē jǔ zhàn dì
經破薛舉戰地
xī nián huái zhuàng qì, tí gē chū zhàng jié.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
xīn suí lǎng rì gāo, zhì yǔ qiū shuāng jié.
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yí fēng jīng diàn qǐ, zhuǎn zhàn cháng hé jué.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
yíng suì luò xīng chén, zhèn juǎn héng yún liè.
營碎落星沉,陣卷橫云裂。
yī huī fēn lì jìng, zài jǔ jīng ní miè.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
yú zī fǔ jiù yuán, shǔ mù zhù huá xuān.
于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chén shā wú gù jī, jiǎn zào yǒu cán hén.
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
làng xiá chuān shuǐ jìng, fēng wù bào lián hūn.
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
shì tú jí liú yì, rén shì shū jīn xī.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zhǎng xiǎng tiào qián zōng, fǔ gōng liáo zì shì.
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轉戰長河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