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更無明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去更無明日”全詩
擬把醉同春住,又醒來岑寂。
明年不怕不逢春,嬌春怕無力。
待向燈前休睡,與留連今夕。
作者簡介(蔡幼學)
蔡幼學(1154-1217),壽64歲,字行之,瑞安新城人。1172年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卒謚文懿,病逝京都,歸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學派巨擘陳傅良的弟子,關系密切,學術觀點相近,遂成為永嘉學派繼承者。
《好事近(送春)》蔡幼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好事近(送春)》是蔡幼學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人們對春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意深沉而含蓄,通過詩人與春天的對話來表達對流逝時光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日日惜春殘,
每天都珍惜春天的尾巴,
春去更無明日。
春天一去,再也沒有明天。
擬把醉同春住,
愿與醉意相伴春天的離去,
又醒來岑寂。
卻醒來面對的是寂寞的一片。
明年不怕不逢春,
明年不再害怕得不到春天,
嬌春怕無力。
只是春天害怕自己力量不足。
待向燈前休睡,
只想在燈前不再入眠,
與留連今夕。
與春天往來于當下。
賞析:
《好事近(送春)》以簡潔的語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春天流逝的感慨,并通過與春天的對話突顯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的“日日惜春殘,春去更無明日”表達了對春天短暫的珍惜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人漸漸意識到春天離去的無法挽回。
詩中的“擬把醉同春住,又醒來岑寂”通過與醉意結合,表達了詩人對于春天的向往和對于寂寞孤獨的思考。春天與醉意相伴,讓人感受到生命活力的美好,但當詩人醒來時,卻只有寂寞無人的現實。這種對春天的渴望和不能實現的遺憾,使詩詞更加具有感染力。
最后兩句“明年不怕不逢春,嬌春怕無力。待向燈前休睡,與留連今夕。”表達了詩人對于未來的希望和對于當下的珍惜。詩人希望自己不再害怕明年失去春天,而是希望春天害怕力量不足。同時,詩人也希望能夠在當下的燈前,與春天共度美好時光,不再辜負眼前的留連。
總體而言,《好事近(送春)》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描繪了人們對于春天流逝的思考和對于生命的珍惜感。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春天離去的惋惜和對于當下的珍重,以及對于未來的希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春去更無明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o shì jìn sòng chūn
好事近(送春)
rì rì xī chūn cán, chūn qù gèng wú míng rì.
日日惜春殘,春去更無明日。
nǐ bǎ zuì tóng chūn zhù, yòu xǐng lái cén jì.
擬把醉同春住,又醒來岑寂。
míng nián bù pà bù féng chūn, jiāo chūn pà wú lì.
明年不怕不逢春,嬌春怕無力。
dài xiàng dēng qián xiū shuì, yǔ liú lián jīn xī.
待向燈前休睡,與留連今夕。
“春去更無明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