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止到鳴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醉止到鳴雞”全詩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鳴雞。
過客來自北,大軍居在西。
丘家如討逆,敢以庶盤溪。
分類: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留別安慶李太守》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安慶李太守
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攜。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鳴雞。
過客來自北,大軍居在西。
丘家如討逆,敢以庶盤溪。
中文譯文:
留別安慶李太守
明亮的月光透過細竹射入坡塘間,我的思緒被牽引遠航的兒子所占據,揮不去的離愁重重。
初次宴會,正值落日余暉,醉意止于雞鳴。
那些過往的旅人來自北方,而大軍則居住在西方。
丘家與討逆之事相提并論,敢將此地比喻為庶盤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儲光羲所作,是一首離別詩。詩人以留別安慶李太守為題材,表達了自己的離愁和憂慮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以明亮的月光透過竹林的景象來引發對兒子的思念。詩人以"明牧"來稱呼兒子,明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牧指的是計策和謀劃,暗示著兒子即將展開的行程。詩的第二句"又言悲解攜"表達了詩人對兒子遠航的離愁和不舍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在宴會上的情景。初筵方落日,醉意止于雞鳴,描繪出宴會將近尾聲,眾人的飲宴已經到了晚間的時刻。
而接下來的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過往的旅人和大軍的思念。過客來自北方,而大軍居住在西方,這里可能指的是兒子所在地的位置,詩人通過描述這些不同的群體來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丘家如討逆,敢以庶盤溪"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憂慮和擔心。這里的"丘家"指的是自己的家族,而"庶盤溪"則是一個比喻,將詩人所在的地方比喻為庶盤溪,暗示了動蕩和危險的局勢。詩人擔心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的安危,憂慮不已。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離愁為主題,通過詩人對兒子遠行和身處危險環境的擔憂和不舍之情表達了離別之痛。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晦的意象,展示出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對兒子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醉止到鳴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ān qìng lǐ tài shǒu
留別安慶李太守
míng mù niàn háng zǐ, yòu yán bēi jiě xié.
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攜。
chū yán fāng luò rì, zuì zhǐ dào míng jī.
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鳴雞。
guò kè lái zì běi, dà jūn jū zài xī.
過客來自北,大軍居在西。
qiū jiā rú tǎo nì, gǎn yǐ shù pán xī.
丘家如討逆,敢以庶盤溪。
“醉止到鳴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