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慚下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臣慚下位”全詩
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
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分類: 大酺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是唐代儲光羲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描繪端午節時人們的歡慶氛圍來表達了對國家太平豐收的美好祝愿。
該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大道啟元命,時人居太康。
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
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詩意上,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繁榮的愿望和對太平時期的贊美。詩中描繪了大道宏闊、人民居住安宜的時代,中朝相關的儀式和活動沐浴在祥和的光輝之中。明詔指明君之命,開始慶祝端午節,初筵即慶祝宴席,人們在陽光下踏著霜色的草地共同歡慶,鼓鼙和羽籥的聲音映照著朝陽的光芒。太守處在自己的果園中,淮夷地區成為了安定和豐饒的疆域。儲光羲自謙地稱自己為下位的小臣,虛心地向這一切表達拜謝和頌揚。
這首詩通過描繪豐收時期的歡慶景象和表達美好祝愿,展示了唐代社會的安定繁榮和人們的喜悅心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君王的敬仰之情。整首詩的語言優美,意境高遠,充滿了景物和情感的聯系和對應,是一首具有文人風度的佳作。
“小臣慚下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pú dé zhǎng zì yùn shí rèn ān yí wèi
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dà dào qǐ yuán mìng, shí rén jū tài kāng.
大道啟元命,時人居太康。
zhōng cháo fā xuán zé, xià guó bèi tiān guāng.
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míng zhào shǐ duān wǔ, chū yán dāng lǚ shuāng.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gǔ pí yíng shuǎng qì, yǔ yuè yìng xīn yáng.
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tài shǒu jí xuán pǔ, huái yí chéng bǎo jiāng.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
xiǎo chén cán xià wèi, bài shǒu sòng líng zhǎng.
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小臣慚下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