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振嚴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灌木振嚴風”全詩
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
三驅陳銳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燒火紅。
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
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
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出獵》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譯文:
楚王在云夢澤,漢帝長在楊宮。
豈如因著農暇,閱武出轘嵩。
三次驅趕陳銳的士兵,七次選拔材勇的人才。
寒野上飄著白霜,平原上燃燒著紅火。
雕戈制服夏服的箭,羽騎裝備著綠色沉弓。
可怕的野獸潛藏在幽壑中,驚鳥在蒼翠的空中散開。
長長的煙霧遮蔽了景色,灌木在狂風中搖曳。
我們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除去民間的瘟疫,而不是為了取悅林中的叢林。
詩意和賞析:
這首《出獵》是唐代皇帝李世民所作,描繪了一幅狩獵的場景。詩中描述了楚王和漢帝在不同的地方出獵,他們都是以國家需要和戰爭為目的,而不是娛樂和享受自然。詩中充滿了戰爭與追求力量的意味,表現出皇帝親自出獵的威嚴和決心。
詩中通過描繪野獸潛藏、箭矢出發、紛紛才勇等情景,展現了征戰的殘酷與激烈。同時,作者也通過描繪煙霧遮蔽、灌木狂搖等景象,表現了戰爭所帶來的破壞與混亂。整首詩融合了自然景觀與武力之間的對應,傳達出一種力量與美的對立與碰撞。
詩中最后兩句“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表明出獵的目的并非是為了取悅自然,而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和民眾的福祉。這反映了當時皇帝的責任感和執政理念,以及對于保家衛國的決心。
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和描寫細節,以及獨特的修辭和對仗,表現出作者對于武力與戰爭的理解和思考。它不僅展現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皇權制度下的特質,還表現了李世民作為皇帝的果敢和決斷。
“灌木振嚴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liè
出獵
chǔ wáng yún mèng zé, hàn dì zhǎng yáng gōng.
楚王云夢澤,漢帝長楊宮。
qǐ ruò yīn nóng xiá, yuè wǔ chū huán sōng.
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
sān qū chén ruì zú, qī cuì liè cái xióng.
三驅陳銳卒,七萃列材雄。
hán yě shuāng fēn bái, píng yuán shāo huǒ hóng.
寒野霜氛白,平原燒火紅。
diāo gē xià fú jiàn, yǔ qí lǜ chén gōng.
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
bù shòu qián yōu hè, jīng qín sàn cuì kōng.
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cháng yān huì luò jǐng, guàn mù zhèn yán fēng.
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
suǒ wéi chú mín mò, fēi shì yuè lín cóng.
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
“灌木振嚴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