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寒蟬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出寒蟬鳴”全詩
散發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山中別龐十》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別龐十,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齡
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散發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中文譯文:
在山中與龐十分別,幽靜的松樹小徑上,月亮升起,寒蟬鳴叫。
我散發著情感躺在松樹下,誰知道我孤獨的隱遁之情。
在吟唱的時候,白云匯聚在一起,釣魚的地方有清澈的玄潭。
瓊樹隱約在遠處幽暗,如鳳凰一樣保持著純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中別龐十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隱遁情懷和對純潔的追求。
詩中的幽娟松筱徑和月出寒蟬鳴營造出一種幽靜安寧的山中景致,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隱遁之情。
散發臥其下的形象描寫將詩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依賴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
吟時白云合和釣處玄潭清,展現了詩人對高遠的境界和清澈的心境的向往。
瓊樹方杳靄和鳳兮保其貞,則表達了詩人對純潔的追求和堅守自己信念的決心。
整首詩意境優美,用意深遠。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感受,展現了對自然和人生境界的追求。透過與龐十的分別,表達了詩人對清凈和貞潔的追求,并強調自己的隱遁之情。整體給人一種寧靜、淡泊、追求純粹的意境,進一步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格修養的追求。
“月出寒蟬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bié páng shí
山中別龐十
yōu juān sōng xiǎo jìng, yuè chū hán chán míng.
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sàn fà wò qí xià, shéi zhī gū yǐn qíng.
散發臥其下,誰知孤隱情。
yín shí bái yún hé, diào chù xuán tán qīng.
吟時白云合,釣處玄潭清。
qióng shù fāng yǎo ǎi, fèng xī bǎo qí zhēn.
瓊樹方杳靄,鳳兮保其貞。
“月出寒蟬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