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將何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墨將何求”全詩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放歌行》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昌齡寫給梁德琳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朝廷政治的憧憬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洛陽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輝煌的向往和對現實困境的感慨。
詩的開篇以洛陽城為背景,描繪了明堂和十二樓的壯麗景色。明堂坐天子,月初朝見諸侯,顯示出帝王之威和王朝的榮光。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表現了朝廷繁華盛世的景象。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述了自然景觀的美麗。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形容云霞和江河的宏大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開始思考與現實的關系。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表達了對道德和文學之路的追求。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顯示出作者對進入朝廷從政的渴望。
然而,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作者并不愿意陷入朝廷紛爭的煩擾中。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感慨自己得到了理解與知音。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和對未來的期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表達了作者借歌吟來撫慰梁德琳的愁苦。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表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不屑一顧。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希望能夠獲得金膏遂,飛黃騰達。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功名利祿和政治權力的矛盾心理,通過對洛陽景象的描繪,呈現了盛世繁華與個人追求的對比。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夢想。
“文墨將何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g gē xíng
放歌行
nán dù luò yáng jīn, xī wàng shí èr lóu.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míng táng zuò tiān zǐ, yuè shuò cháo zhū hóu.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qīng lè dòng qiān mén, huáng fēng bèi jiǔ zhōu.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qìng yún cóng dōng lái, yāng mǎng bào rì liú.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shēng píng guì lùn dào, wén mò jiāng hé qiú.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yǒu zhào zhēng cǎo zé, wēi chéng jiāng xiàn móu.
有詔征草澤,微誠將獻謀。
guān miǎn rú xīng luó, bài yī cáo yǔ zhōu.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wàng chén fēi wú shì, rù fù qiě chí liú.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xìng méng guó shì shí, yīn tuō fù xīn qiú.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jīn zhě fàng gē xíng, yǐ wèi liáng fǔ chóu.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dàn yíng shù dòu lù, fèng yǎng měi fēng xiū.
但營數斗祿,奉養每豐羞。
ruò dé jīn gāo suì, fēi yún yì kě chóu.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文墨將何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