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隨羽儀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聲隨羽儀遠”全詩
聲隨羽儀遠,勢與歸云便。
青桂春再榮,白云暮來變。
遷飛在禮儀,豈復淚如霰。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送劉昚虛歸取宏詞解》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清聞海鶴,
游子引鄉眄。
聲隨羽儀遠,
勢與歸云便。
青桂春再榮,
白云暮來變。
遷飛在禮儀,
豈復淚如霰。
中文譯文:
在太清的地方聽到了海鶴的叫聲,
引導著離鄉的游子向家鄉望眼。
聲音隨著羽翼的動作愈漸遠離,
身勢也伴隨著歸云的變化而輕快。
青桂繁花再次盛開春天的榮光,
白云在傍晚時分變得多變無常。
遷徙的飛鳥在符合禮儀的方式中,
怎能再像冰雹一樣淚水不斷哭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送別的方式來表達離鄉之情。詩人以太清的地方為背景,描繪了聽到海鶴叫聲的場景,以此引出了離鄉的游子。游子離別時眺望著家鄉,心中思緒萬千。聲音逐漸遠離,身勢隨云歸去,象征著離別的悲傷逐漸消散,心情變得輕快起來。詩中出現了青桂和白云的意象,青桂象征春天的繁榮,白云則象征著事物的變化無常。這兩種意象都使詩人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人事的變遷。最后兩句用“遷飛”和“禮儀”來描述離別的情景,表達了離別應當以正式禮儀的方式進行,不能淚如雨下。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和意象,展現了詩人對離別的痛苦和無奈,以及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儀式的重視。
“聲隨羽儀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shèn xū guī qǔ hóng cí jiě
送劉昚虛歸取宏詞解
tài qīng wén hǎi hè, yóu zǐ yǐn xiāng miǎn.
太清聞海鶴,游子引鄉眄。
shēng suí yǔ yí yuǎn, shì yǔ guī yún biàn.
聲隨羽儀遠,勢與歸云便。
qīng guì chūn zài róng, bái yún mù lái biàn.
青桂春再榮,白云暮來變。
qiān fēi zài lǐ yí, qǐ fù lèi rú sǎn.
遷飛在禮儀,豈復淚如霰。
“聲隨羽儀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