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北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暮西北堂”全詩
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或問余所營,刈黍就寒谷。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秋興》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興》
日暮西北堂,
涼風洗修木。
著書在南窗,
門館常肅肅。
苔草延古意,
視聽轉幽獨。
或問余所營,
刈黍就寒谷。
中文譯文:
太陽就要落下了,在西北堂的夕陽下,
涼風輕輕洗滌著修剪整齊的樹木。
我在南窗邊讀書,
家門和倉庫里一直充滿肅穆的氣氛。
苔蘚和青草中延續著古人的情懷,
眼睛和耳朵轉向幽深而寂靜的景色。
有人問我所從事的事情,
我回答說,就是到寒冷的山谷中割黍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涼爽的秋天景象。詩人以夜幕降臨后的西北堂為背景,展示了涼風輕拂修剪整齊的樹木。南窗邊的書桌上有著著書,門館里氛圍莊重嚴肅。引用苔蘚和青草的形象,讓人聯想到古人的情懷和思考。視聽轉向幽深而寂靜的景色,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詩人在最后兩句中回答說,他的所從事的事情就是去寒冷的山谷割取黍稻。這令人想到田園詩中豐收的景象。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傳遞出秋天的寧靜和與自然的調和。
“日暮西北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ìng
秋興
rì mù xī běi táng, liáng fēng xǐ xiū mù.
日暮西北堂,涼風洗修木。
zhù shū zài nán chuāng, mén guǎn cháng sù sù.
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tái cǎo yán gǔ yì, shì tīng zhuǎn yōu dú.
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huò wèn yú suǒ yíng, yì shǔ jiù hán gǔ.
或問余所營,刈黍就寒谷。
“日暮西北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