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開潯陽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開潯陽秋”全詩
驛門是高岸,望盡黃蘆洲。
水與五溪合,心期萬里游。
明時無棄才,謫去隨孤舟。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
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九江口作》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江口作
漭漭江勢闊,雨開潯陽秋。
驛門是高岸,望盡黃蘆洲。
水與五溪合,心期萬里游。
明時無棄才,謫去隨孤舟。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
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中文譯文:
九江口作
江水洶涌流,秋雨洗潯陽。
驛門坐高岸,眺望遍黃蘆洲。
江水與五溪匯合,心中渴望著遠游。
明朝若無棄才,我將隨著孤舟。
高飛的鳥兒棲息在寒冷的樹木上,勇士掛著吳國的鉤。
何時可以回報君主的恩情,愿以單于的頭領作為酬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九江口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通過描寫江水洶涌,秋雨洗滌,以及眺望黃蘆洲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渴望和向往。詩中表達了作者的志向,他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并在明朝得到認可,而不會被邊遠地方的謫官所束縛。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君主的忠誠和愿意回報君主的恩情的決心。
這首詩以簡潔的詞句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寫景描寫自然而不造作,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以及對忠誠和奉獻的認可和承諾。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素,留給讀者一種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雨開潯陽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jiāng kǒu zuò
九江口作
mǎng mǎng jiāng shì kuò, yǔ kāi xún yáng qiū.
漭漭江勢闊,雨開潯陽秋。
yì mén shì gāo àn, wàng jǐn huáng lú zhōu.
驛門是高岸,望盡黃蘆洲。
shuǐ yǔ wǔ xī hé, xīn qī wàn lǐ yóu.
水與五溪合,心期萬里游。
míng shí wú qì cái, zhé qù suí gū zhōu.
明時無棄才,謫去隨孤舟。
zhì niǎo lì hán mù, zhàng fū pèi wú gōu.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
hé dāng bào jūn ēn, què xì chán yú tóu.
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雨開潯陽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