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燕門前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燕門前柳”全詩
飛絮眼,憑闌袖。
日長花片落,睡起眉山斗。
無個事,沈煙一縷騰金獸。
千里空回首。
兩地厭厭瘦。
春去也,歸來否。
五更樓外月,雙燕門前柳。
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
作者簡介(趙聞禮)
趙聞禮(約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立之,一作正之,亦字粹夫,號釣月,臨濮(今山東濮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曾官胥口監征,以詩干謁程公許于蜀中。淳佑年間游于臨安,與江湖詞人丁默、林表民輩唱和。趙聞禮編有《陽春白雪》八卷,著有《釣月集》,詞風傾向于清麗舒徐、纏綿委婉一途。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謂其《釣月集》中“大半皆樓君亮、施仲山所作”,今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釣月詞》一卷。
《千秋歲》趙聞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千秋歲》是宋代趙聞禮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和流轉的時光,融入了對離別與歸來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
當眼飛絮,飄落在袖上。
陽光照得時間長,花瓣紛紛飄落,
醒來發現眉山頂上積雪一場。
與外界事務無關緊要,只有煙霧升起,金獸躍然眼前。
回首望向千里空闊的遠方,
兩地間思念的瘦弱如此厭倦。
春天已逝去,歸來又是否有。
在黎明前的五更鐘樓外,月光灑在雙燕門前的垂柳上。
人已不見,秋千蕩過院落,只有清明后的靜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離別和歸來的思念之情。在南國春日的明媚陽光下,鶯啼聲不絕于耳,景色宛如繡一般絢爛。細細飄落的飛絮輕輕降落在袖子上,給人帶來一種柔軟的觸覺。然而,美景與時光的流轉,給人短暫的愉悅卻也讓人覺得飄渺。花瓣落盡,眉山積雪,時光與物事的流動,讓人在思緒中回首,遠方的景象和思念猶如金獸般躍然眼前。詩人對離別和歸來的感嘆情緒凝聚在"兩地間厭厭瘦"的一句,展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厭倦。最后一句"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形象地表達了靜寂的場景,清明之后,人已經離去,留下了空蕩的院落。整首詩詞以娓娓動聽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與歸來的思念之情,充滿了詩意和賞析的價值。
“雙燕門前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ān qiū suì
千秋歲
yīng tí qíng zhòu, nán guó chūn rú xiù.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
fēi xù yǎn, píng lán xiù.
飛絮眼,憑闌袖。
rì zhǎng huā piàn luò, shuì qǐ méi shān dòu.
日長花片落,睡起眉山斗。
wú gè shì, shěn yān yī lǚ téng jīn shòu.
無個事,沈煙一縷騰金獸。
qiān lǐ kōng huí shǒu.
千里空回首。
liǎng dì yàn yàn shòu.
兩地厭厭瘦。
chūn qù yě, guī lái fǒu.
春去也,歸來否。
wǔ gēng lóu wài yuè, shuāng yàn mén qián liǔ.
五更樓外月,雙燕門前柳。
rén bú jiàn, qiū qiān yuàn luò qīng míng hòu.
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
“雙燕門前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