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避風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影避風移”全詩
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
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
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儀鸞殿早秋》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儀鸞殿早秋》
寒意驚動薊門的葉子,
秋天使小山枝發生變化。
松樹的陰影背向太陽轉動,
竹影躲避風的移動。
提著酒壺來到菊花岸,
興高采烈地賞芙蓉池。
想要知道涼氣早已降臨,
巢穴中沒有燕子窺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早秋的景色。作者通過寒意驚動薊門的葉子和秋天使小山枝變得發黃來表達了秋天的到來。接下來,作者運用對松樹和竹子的描寫,展現了秋天的特點,松樹陰影的轉動和竹影躲避風的移動,表現了秋天漸漸來臨的場景。
接下來,作者提著酒壺來到菊花岸和賞芙蓉池,描繪了秋日的美景。騷體的文辭和瑰麗的辭章,使得詩句中的菊花和芙蓉變得格外鮮艷。最后,作者通過寫巢穴中沒有燕子窺視來表達涼氣已經降臨的信息。
整首詩詞以描繪秋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詩句間的對比和意象烘托出了秋日的美景和涼氣的降臨,給人一種深入體驗秋天的感覺。
“竹影避風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luán diàn zǎo qiū
儀鸞殿早秋
hán jīng jì mén yè, qiū fà xiǎo shān zhī.
寒驚薊門葉,秋發小山枝。
sōng yīn bèi rì zhuǎn, zhú yǐng bì fēng yí.
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
tí hú jú huā àn, gāo xìng fú róng chí.
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
yù zhī liáng qì zǎo, cháo kōng yàn bù kuī.
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
“竹影避風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