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無人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室無人到”全詩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欣喜地遇到了聰上人,與他一同向柏梁山的廟宇朝拜。山中的石室無人問津,卻有一條繩床上躺著一只睡著的老虎。陰崖常年積雪,但卻有一條枯澗中涌出清泉。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在佛法筵席上共歡共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和薛明府一同前往柏梁山拜訪聰上人的情景。詩人首先表達了自己對于這次相逢的喜悅之情。柏梁山是佛教圣地,因此師法聰上人加以拜訪。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廟宇附近的景色,石室空無一人,表示此處荒涼。然而,廟宇附近的繩床上躺著一只老虎,揭示了這個地方并非無人問津之地,而是有著危險和神秘的存在。陰崖上積雪不化,說明此處嚴寒,但卻有一條自枯澗中涌出的泉水,顯示了自然界中的奇妙之處。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和薛明府共同追求佛法的心情,盡管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在這個佛法盛宴中相聚歡樂。
整首詩以描寫景色的方式,通過言語和對比,呈現了柏梁山的荒涼和危險與其中的奇異之景。詩人運用這樣的描寫方式,表達了對佛法的向往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與薛明府共同追求真理的共鳴和喜悅之情。詩中融合了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細膩觀察和感悟。
“石室無人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xuē míng fǔ yè cōng shàng rén
遇薛明府謁聰上人
xīn féng bǎi liáng gù, gòng yè cōng gōng chán.
欣逢柏梁故,共謁聰公禪。
shí shì wú rén dào, shéng chuáng jiàn hǔ mián.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yīn yá cháng bào xuě, kū jiàn wéi shēng quán.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chū chù suī yún yì, tóng huān zài fǎ yán.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石室無人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