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仙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母仙桃”全詩
誰信道、鹿銜花去,浪翻鰲闕。
眉鎖嬌娥山宛轉,髻梳墮馬云欹側。
恨風沙、吹透漢宮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滅。
昭陽燕,應難說。
想春深銅雀,夢殘啼血。
空有琵琶傳出塞,更無環佩鳴歸月。
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鄧剡)
《滿江紅》鄧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
王母仙桃,親曾醉、九重春色。
誰信道、鹿銜花去,浪翻鰲闕。
眉鎖嬌娥山宛轉,髻梳墮馬云欹側。
恨風沙、吹透漢宮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滅。
昭陽燕,應難說。
想春深銅雀,夢殘啼血。
空有琵琶傳出塞,更無環佩鳴歸月。
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
中文譯文:
王母賞桃,曾親自品酒,花的顏色艷麗多重。
誰相信,鹿兒銜著花去,波浪翻動著鰲闕。
眉毛鎖在嬌娥臉上,她的髻梳掉落在馬背上,云傾斜。
因風沙之恨,吹透了漢宮的衣裳,香味消失。
霓裳舞衣散了,庭院中的花兒凋謝了。
昭陽宮的燕子,無法再說話。
想著銅雀深處的春天,夢中血淚流淌。
琵琶的聲音空靈飄逸,傳到邊關,卻沒有佩環聲鳴叫月歸家。
誰又能知道,有個客人夜晚悲傷地唱歌,壺敲發出響聲,卻是殘缺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失落和無望的場景,通過對琵琶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盛世的懷念和對流離失所的人們的同情。
詩中通過描繪王母賞桃,以及鹿銜花去、浪翻鰲闕等形象,展現了當時的宮廷盛況和繁華景象。然而,接下來的描述卻表現出一片凄涼和絕望。眉毛的眉鎖、髻梳掉落在馬背上,以及吹透漢宮衣裳、香味消失等描寫,暗示著昔日的繁華已經過去,庭花凋謝,宮廷生活逐漸枯萎。霓裳舞衣散落,昭陽燕失去了聲音,都表現了盛世的衰落和無力挽回。
詩的最后,通過描寫琵琶的聲音傳出了塞外,但其中缺少了佩環的聲音,暗示著雖然還有音樂和藝術的表達,但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光彩與激情。最后兩句“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那些夜晚悲歌的客人的同情和對于不完美的現實的無奈。
整首詩既展現了盛世的輝煌與衰敗,又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失望與無奈的情感,以及對于人民命運的關切。
“王母仙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滿江紅
wáng mǔ xiān táo, qīn céng zuì jiǔ zhòng chūn sè.
王母仙桃,親曾醉、九重春色。
shuí xìn dào lù xián huā qù, làng fān áo quē.
誰信道、鹿銜花去,浪翻鰲闕。
méi suǒ jiāo é shān wǎn zhuǎn, jì shū duò mǎ yún yī cè.
眉鎖嬌娥山宛轉,髻梳墮馬云欹側。
hèn fēng shā chuī tòu hàn gōng yī, yú xiāng xiē.
恨風沙、吹透漢宮衣,余香歇。
ní cháng sàn, tíng huā miè.
霓裳散,庭花滅。
zhāo yáng yàn, yīng nán shuō.
昭陽燕,應難說。
xiǎng chūn shēn tóng què, mèng cán tí xuè.
想春深銅雀,夢殘啼血。
kōng yǒu pí pá chuán chū sài, gèng wú huán pèi míng guī yuè.
空有琵琶傳出塞,更無環佩鳴歸月。
yòu zhēng zhī yǒu kè yè bēi gē, hú qiāo quē.
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
“王母仙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