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為枯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然為枯木”全詩
扁舟滄浪意,澹澹花影沒。
西浮入天色,南望對云闕。
因憶莓苔峰,初陽濯玄發。
泉蘿兩幽映,松鶴間清越。
碧海瑩子神,玉膏澤人骨。
忽然為枯木,微興遂如兀。
應寂中有天,明心外無物。
環回從所泛,夜靜猶不歇。
澹然意無限,身與波上月。
分類:
作者簡介(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白龍窟泛舟寄天臺學道者》常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白龍窟泛舟寄天臺學道者》是唐代常建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白龍窟泛舟時的景象,并借此表達了對悠閑自在、超脫塵世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詩人提到夕陽映照下的翠山和龍窟,形容了美麗的自然景觀。扁舟在靜謐的水面上悠然漂浮,水波蕩漾,花影浮現。詩人再引用西浮、南望、莓苔峰等地標來勾勒壯麗的山水畫面,將景色與心境相結合,讓人感受到了寧靜和安寧。
接著,詩人提到泉水和蘿卜的映照,以及松樹和仙鶴相互輝映的場景,形容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機。他寫到海洋的寶石般的光芒,以及玉膏浸潤著人類的骨骼,展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力量。
然而,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的情感突然轉變。他提到自己忽然如同枯木一般,失去生機。詩人感悟到人生的無常和虛空,認識到心靈的清明超越物質的束縛。他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僅是虛相,而真正的自我只存在于虛空之中。
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泛舟時的寧靜和超然無物的境界,與波紋上的月亮相互輝映,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基礎,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和自我感悟的展示,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贊美以及對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過對物與心的觀察和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和思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內心自由和平靜的心境。
“忽然為枯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lóng kū fàn zhōu jì tiān tāi xué dào zhě
白龍窟泛舟寄天臺學道者
xī yìng cuì shān shēn, yú huī zài lóng kū.
夕映翠山深,馀暉在龍窟。
piān zhōu cāng láng yì, dàn dàn huā yǐng méi.
扁舟滄浪意,澹澹花影沒。
xī fú rù tiān sè, nán wàng duì yún quē.
西浮入天色,南望對云闕。
yīn yì méi tái fēng, chū yáng zhuó xuán fā.
因憶莓苔峰,初陽濯玄發。
quán luó liǎng yōu yìng, sōng hè jiān qīng yuè.
泉蘿兩幽映,松鶴間清越。
bì hǎi yíng zi shén, yù gào zé rén gǔ.
碧海瑩子神,玉膏澤人骨。
hū rán wèi kū mù, wēi xìng suì rú wù.
忽然為枯木,微興遂如兀。
yīng jì zhōng yǒu tiān, míng xīn wài wú wù.
應寂中有天,明心外無物。
huán huí cóng suǒ fàn, yè jìng yóu bù xiē.
環回從所泛,夜靜猶不歇。
dàn rán yì wú xiàn, shēn yǔ bō shàng yuè.
澹然意無限,身與波上月。
“忽然為枯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