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荒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畢竟是荒丘”全詩
千門萬戶連云起。
復道亙西東。
不禁三月風。
漢唐乘王氣。
萬歲千秋計。
畢竟是荒丘。
荊榛滿地愁。
作者簡介(康與之)

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洛陽人,居滑州(今河南滑縣)。生平未詳。陶安世序其詞,引與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經傳于晁四丈以道,受書法于陳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駐揚州,與之上《中興十策》,名振一時。秦檜當國,附檜求進,為檜門下十客之一,監尚書六部門,專應制為歌詞。紹興十七年(1147),擢軍器監,出為福建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檜死,除名編管欽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菩薩蠻令(長安懷古)》康與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菩薩蠻令(懷念古都長安)》,詩意描述了秦時長安城的盛景以及現在的凄涼景象,表達了對長安古都繁華輝煌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以雙調的令調形式表達,描繪了秦時長安城的繁華景象。詩中描述了咸陽里的宮殿,千門萬戶連綿不斷,而復道則縱橫交錯。詩人通過描繪三月的風吹拂,展現了長安的繁榮景象。他提到了漢唐的乘風之勢和千秋萬歲的宏圖,表達了對古代王朝的贊美和景仰。
然而,詩人最后提到長安已經變成了一片荒丘,荊榛滿地,令人憂傷。這種對古都榮光消逝的描繪,充滿了懷舊與惆悵之情。整首詩通過對古都長安的描述,既展示了長安的繁榮鼎盛,也體現了時光流轉、萬事皆過的無常感。作者將自己置身于當下,以懷舊之情對比過去,既表達了對古都的敬仰和懷念,也透露出對現實的失望和悲傷。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長安昔日的壯麗風貌和如今的凄涼荒蕪。通過對比古今,詩人投射出個人的情感和對歷史的思考。詩詞中描繪的長安城的昔日榮光以及凄涼的現狀,寄托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使讀者無不感受到歲月滄桑和人事易逝的主題。
“畢竟是荒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lìng cháng ān huái gǔ
菩薩蠻令(長安懷古)
qín shí gōng diàn xián yáng lǐ.
秦時宮殿咸陽里。
qiān mén wàn hù lián yún qǐ.
千門萬戶連云起。
fù dào gèn xī dōng.
復道亙西東。
bù jīn sān yuè fēng.
不禁三月風。
hàn táng chéng wáng qì.
漢唐乘王氣。
wàn suì qiān qiū jì.
萬歲千秋計。
bì jìng shì huāng qiū.
畢竟是荒丘。
jīng zhēn mǎn dì chóu.
荊榛滿地愁。
“畢竟是荒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