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怨誰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怨誰知”全詩
幽怨誰知。
羅衾滴盡淚胭脂。
夜過春寒愁未起,門外鴉啼。
惆悵阻佳期。
人在天涯。
東風頻動小桃枝。
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
分類: 賣花聲
作者簡介(康與之)

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洛陽人,居滑州(今河南滑縣)。生平未詳。陶安世序其詞,引與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經傳于晁四丈以道,受書法于陳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駐揚州,與之上《中興十策》,名振一時。秦檜當國,附檜求進,為檜門下十客之一,監尚書六部門,專應制為歌詞。紹興十七年(1147),擢軍器監,出為福建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檜死,除名編管欽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賣花聲(閨思)》康與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賣花聲(閨思)
蹙損遠山眉,
幽怨誰知。
羅衾滴盡淚胭脂。
夜過春寒愁未起,
門外鴉啼。
惆悵阻佳期。
人在天涯,
東風頻動小桃枝。
正是銷魂時候也,
撩亂花飛。
中文譯文:
細眉微微皺起,
悲怨之情誰能懂。
羅衾上滴滿了淚水和脂粉。
夜過了,春寒未盡,憂愁蓬勃。
門外的鴉鳥啼叫。
沮喪難得佳期。
身處人遠處天涯,
東風不時拂動桃花枝。
正是花兒飄零銷魂的時候,
花瓣在空中飛舞紛亂。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一位身處他鄉的女子思念遠方戀人的心情。她的眉頭微微皺起,暗示著她的憂愁和悲傷,但卻無人能夠理解。她流下了滿臉的淚水和脂粉,映襯著她內心的憂愁。夜過了,春寒還未散盡,她的愁苦仍在蔓延。門外的鴉鳥啼叫,增添了她心中的孤寂和無助。她感到沮喪,無法與心愛的人相聚。她身處天涯,仿佛與戀人隔絕在兩個世界。東風吹動著小桃花的枝條,讓她想起與戀人相遇時的美好時光。她深情的呼喚,并期待著銷魂的時刻,花兒飄零時,可以傳遞她的眷戀之情。
賞析:
康與之以簡短的文字表達了女子思念遠方戀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形容眉頭蹙損、羅衾滴盡淚胭脂等細膩描寫,傳達了女子內心的憂愁和悲傷。詩中的夜過春寒愁未起,門外鴉啼,以及人在天涯的描寫,將女子的孤寂之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以桃花枝搖蕩的形象,暗示了女子對與戀人相見的美好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遠離故鄉的思鄉之情和憂傷之意,展現出宋代女性的柔弱和深情。
“幽怨誰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i huā shēng guī sī
賣花聲(閨思)
cù sǔn yuǎn shān méi.
蹙損遠山眉。
yōu yuàn shéi zhī.
幽怨誰知。
luó qīn dī jǐn lèi yān zhī.
羅衾滴盡淚胭脂。
yè guò chūn hán chóu wèi qǐ, mén wài yā tí.
夜過春寒愁未起,門外鴉啼。
chóu chàng zǔ jiā qī.
惆悵阻佳期。
rén zài tiān yá.
人在天涯。
dōng fēng pín dòng xiǎo táo zhī.
東風頻動小桃枝。
zhèng shì xiāo hún shí hòu yě, liáo luàn huā fēi.
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
“幽怨誰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