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聲合斷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到三聲合斷腸”全詩
相思嶺上相思淚,不到三聲合斷腸。
分類:
作者簡介(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嶺猿》常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嶺猿》
杳杳裊裊清且切,
鷓鴣飛處又斜陽。
相思嶺上相思淚,
不到三聲合斷腸。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遙遙的清脆聲音飄蕩,
鷓鴣在飛翔時斜陽西下。
站在相思嶺上,滿眼都是思念的淚水,
還沒等三聲思念的呼叫停止,我的腸子已被折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深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寫鷓鴣飛翔時的斜陽和相思嶺上的淚水,表達了自己對離別或者失去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中的“杳杳裊裊”形容了思念的聲音飄渺而清脆,與鷓鴣飛翔時的斜陽相呼應,增加了凄涼之感。詩的最后兩句“相思嶺上相思淚,不到三聲合斷腸。”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淚匯成了河流,而僅僅三聲想念的呼喚已經讓他的腸子斷裂,以示思念之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通過精練的文字描繪出了一種郁郁寡歡的離別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短而生動,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思念之情。整首詩字數不多,但通過精準的意象和押韻,將一種深情厚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讀完這首詩,讀者不禁被詩人的思念之情所觸動,情感上也隨之起伏。這種簡潔而生動的表達方式是詩人常建的特點,也展現了唐代詩歌的魅力。
“不到三聲合斷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ng yuán
嶺猿
yǎo yǎo niǎo niǎo qīng qiě qiè, zhè gū fēi chù yòu xié yáng.
杳杳裊裊清且切,鷓鴣飛處又斜陽。
xiāng sī lǐng shàng xiàng sī lèi, bú dào sān shēng hé duàn cháng.
相思嶺上相思淚,不到三聲合斷腸。
“不到三聲合斷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