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語斜陽立淺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語斜陽立淺沙”全詩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作者簡介(陳忱)
陳忱(1615.3.24~1670?)明末清初小說家。字遐心,一字敬夫,號雁宕山樵、默容居士。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亡后絕意仕進,以賣卜為生,曾與顧炎武、歸莊組織驚隱詩社,晚年著長篇小說《水滸后傳》,于書中寄寓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憧憬恢復之心。
《嘆燕》陳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燕》是清代詩人陳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回到了林木之中,我感慨萬分,嘆息不已,
燕子在斜陽下,停在淺沙上,發出婉轉的鳴叫。
不要提舊時的王與謝,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無家可歸。
詩意:
《嘆燕》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遭遇。詩人感嘆著春天的美好歸來,但他的心情卻沉重而憂傷。燕子停歇在沙灘上,與斜陽相映成趣,發出鳴叫,使人感到一種無奈和哀愁。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舊時代的懷念和對當下社會困境的關切。
賞析:
《嘆燕》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舊時代的懷念和對普通百姓困境的思考。詩中的春天景象與詩人的情感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通過燕子停歇在淺沙上的形象,詩人暗示了人們的無家可歸的境況,讓讀者感受到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傳遞了豐富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民命運的思考。同時,通過燕子的形象與春天的景象相結合,賦予了詩詞一種寓意深遠的藝術意境。《嘆燕》以其簡練而含蓄的表達方式,使讀者在品讀中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激蕩和對時代的反思。
“燕語斜陽立淺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yàn
嘆燕
chūn guī lín mù gǔ xìng jiē, yàn yǔ xié yáng lì qiǎn shā.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xiū shuō jiù shí wáng yǔ xiè, xún cháng bǎi xìng yì wú jiā.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燕語斜陽立淺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