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聞觱篥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聞觱篥哀”全詩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作者簡介(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云州秋望》屈大均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州秋望》是清代詩人屈大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云州秋天的景色和氛圍。白草黃羊的景象使人感到荒涼,而遠處傳來的觱篥悲鳴更增添了凄涼之感。詩人遠眺,尋找著蘇武廟和李陵臺的蹤跡,但卻未能到達那些地方。風助長了群鷹的翅膀,云隨著萬馬的奔馳而來,顯示出大自然的磅礴力量。關前的柳樹數不勝數,一夜間變成了堆積如山的龍。
賞析:
《云州秋望》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示了秋天的凄涼和壯美。白草黃羊的描繪暗示了這個地方的荒涼和寂寥,而觱篥的悲鳴更加強了這種感覺。詩人的遠眺與追尋蘇武廟和李陵臺的動作,表達了對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追思。風助群鷹擊和云隨萬馬來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雄偉和壯麗,與人類的渺小形成鮮明對比。最后,關前無數的柳樹一夜間落葉成堆,營造了秋天的蕭瑟和變幻。
整首詩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慨。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磅礴,又表達了人類的渺小與短暫。這種對自然和人類的思考與感慨,使得《云州秋望》成為一首充滿哲理和情感的詩詞。
“空聞觱篥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zhōu qiū wàng
云州秋望
bái cǎo huáng yáng wài, kōng wén bì lì āi.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yáo xún sū wǔ miào, bù shàng lǐ líng tái.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fēng zhù qún yīng jī, yún suí wàn mǎ lái.
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
guān qián wú shù liǔ, yī yè luò lóng duī.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空聞觱篥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