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賦何當敵兩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賦何當敵兩京”全詩
濁漳確是無情物,流盡繁華只此聲。
作者簡介(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鄴下雜詠(四首選一)》查慎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鄴下雜詠(四首選一)》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一賦何當敵兩京,
也知土木費經營。
濁漳確是無情物,
流盡繁華只此聲。
中文譯文:
一篇賦文何時能夠抵擋住兩京(指北京和南京),
也知道修建土木耗費了大量的經營。
濁漳(指黃河)的確是一條沒有情感的河流,
它帶走了所有的繁華,只留下了這悲鳴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清代時期黃河的兇險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黃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但它也因為頻繁的泛濫而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詩中的"一賦何當敵兩京"表達了作者的憤慨之情,黃河泛濫給北京和南京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使得兩京的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也知土木費經營"指的是修建堤壩、河道等工程所耗費的巨大人力物力,但黃河的暴怒往往超出了人們的控制,這暗示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無力和脆弱性。
接下來的兩句"濁漳確是無情物,流盡繁華只此聲"表達了黃河的無情和殘酷。黃河水渾濁不凈,無情地帶走了人們的繁華和美好,只留下哀婉凄涼的悲鳴聲。這種描寫傳達了作者對黃河泛濫所帶來的破壞和無盡悲劇的無奈和悲傷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出黃河的兇險與人們的困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深切關注和對人類力量的無力感,同時也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悲劇的哀悼。
“一賦何當敵兩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xià zá yǒng sì shǒu xuǎn yī
鄴下雜詠(四首選一)
yī fù hé dāng dí liǎng jīng, yě zhī tǔ mù fèi jīng yíng.
一賦何當敵兩京,也知土木費經營。
zhuó zhāng què shì wú qíng wù, liú jìn fán huá zhī cǐ shēng.
濁漳確是無情物,流盡繁華只此聲。
“一賦何當敵兩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