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借春光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不借春光力”全詩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作者簡介(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秋千,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于福建閩縣(今福州),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先后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秋海棠》秋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海棠》是一首清代詩詞,作者是秋瑾。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叢淺淡一叢濃。
平生不借春光力,
幾度開來斗晚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海棠花的生長過程以及其中所寄托的情感。詩人以秋海棠為比喻,表達了自己堅定而獨立的個性和對自然力量的依賴。秋海棠花一叢叢地生長,有的淡雅,有的濃艷,但無論深淺,都享受著同樣的恩澤,同樣受到雨露的滋潤。詩人以此來表達自己不借助外在的春光力量,堅持自我,經歷了多少次開放,才能在秋天的風中綻放。
賞析:
《秋海棠》通過描寫秋海棠花的生長過程,抒發了詩人的個性與情感。秋海棠是一種花卉,以其在秋季開放而得名。詩人將秋海棠作為比喻,抒發了自己獨立堅強的個性和對內在力量的依賴。這首詩中的“栽植恩深雨露同”表達了秋海棠花受到雨露滋潤的情景,也隱喻了詩人受到某種恩惠或關懷。詩中的“一叢淺淡一叢濃”描繪了秋海棠花色彩的變化,也暗示了人生經歷中的不同階段和變化。詩人的“平生不借春光力”表達了他不依賴外部的輔助力量,堅持自我,追求獨立的態度。最后兩句“幾度開來斗晚風”則表達了詩人經歷了多少次艱難與挫折,才能在秋天的風中綻放自己的芬芳。
整首詩以秋海棠為意象,通過花的生長過程和特點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人生態度。秋海棠在秋季綻放,與世界的季節相呼應,寄托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堅守。詩人通過描繪秋海棠花的堅強生命力和自立的個性,表達了對自我價值和獨立精神的追求。整首詩意蘊含深遠,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秋海棠花的形象,并通過花的成長經歷寄托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人生哲理。
“平生不借春光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ǎi táng
秋海棠
zāi zhí ēn shēn yǔ lù tóng, yī cóng qiǎn dàn yī cóng nóng.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
píng shēng bù jiè chūn guāng lì, jǐ dù kāi lái dòu wǎn fēng?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平生不借春光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