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盡寒城更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數盡寒城更點”全詩
銀燭。
錦帳羅幃影獨。
離人無語消魂。
細雨斜風掩門。
門掩,門掩,數盡寒城更點。
作者簡介(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轉應曲》楊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轉應曲》是明代楊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銀燭,銀燭,錦帳羅幃下的影子孤獨。
離別的人無言,令人心魂消散。
細雨斜風掩著門戶。
門關上了,門關上了,數盡寒城更加寂靜。
詩意:
這首詩以冷落凄涼的意境描繪了離別之情。詩人以銀燭和錦帳羅幃的影子作為背景,表達了離人無語的心情,令人的心靈感到痛苦和迷茫。細雨斜風和掩閉的門戶增添了凄涼的氛圍,寒城的寂靜更加突出了離別的殘酷和孤獨。
賞析:
《轉應曲》運用了精煉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簡短的描述和詩意的暗示,將離別之情的苦楚表現得淋漓盡致。銀燭和錦帳羅幃的形象暗示了奢華和富麗,但卻被離人的無言和消魂的情緒所壓制。細雨斜風和掩閉的門戶則增添了詩中的冷落和凄涼。最后的“門掩,門掩,數盡寒城更點”,通過反復的描寫和寒城更加寂靜的描繪,使得離別的傷感和孤獨感更加深刻。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展示了明代詩詞的特點,體現了對人情冷暖和生活苦樂的深刻洞察力。
“數盡寒城更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ǎn yīng qū
轉應曲
yín zhú.
銀燭。
yín zhú.
銀燭。
jǐn zhàng luó wéi yǐng dú.
錦帳羅幃影獨。
lí rén wú yǔ xiāo hún.
離人無語消魂。
xì yǔ xié fēng yǎn mén.
細雨斜風掩門。
mén yǎn, mén yǎn, shù jǐn hán chéng gèng diǎn.
門掩,門掩,數盡寒城更點。
“數盡寒城更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