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共眠一舸聽秋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共眠一舸聽秋雨”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gòng mián yī gě tīng qiū yǔ,詩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共眠一舸聽秋雨”全詩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頭像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桂殿秋·思往事注釋

    ①桂殿秋:詞牌名,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涼吹玉笙”句。單調,二十七字,平韻。
    ②干,即岸,江邊。
    ③青娥: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興地處吳越之交,故云。
    ④舸:小船。
    ⑤簟:竹席。衾:被子,輕衾即薄被。

    桂殿秋·思往事鑒賞

      朱彝尊一生都珍視著其與小姨子(妻妹)馮壽常的那段戀情,編詩集時獨不刪《風懷》二百韻,表示寧可死后沒資格入祀孔廟兩廡,即所謂不吃冷豬肉,也要保留之。《靜志居琴趣》中相當一部分作品與《風懷》詩一樣,是那銘心刻骨的情事的記錄。《桂殿秋》憶念的是公元1649年(順治六年)朱竹垞隨岳父從練浦遷居王店途中初相戀的往事。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寫盡微妙之心理活動,而且從白天寫到通宵。詞共兩個層次,一是視覺表現,二是聽覺和膚覺表現,而諸種感覺集中起來實皆心態感知而已。“青蛾”句之妙,在于將“我”之“看”藏掩于“青蛾”與“越山”的映合中,詞中之意為:“你說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我在山嗎?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嘗要看山!”歷來詩人們以青蛾與山黛互擬,朱氏卻運以為飽餐秀色的技術處理。時時似在看山,實則時時在看她。“聽秋雨”是不眠時聽覺感知,“輕衾各自寒”是通過膚覺表現不眠通宵的。失眠者被必寒,時間感受由此推移而出。“共眠一舸”卻“各自寒”,乃可望不可及發展到可感知而不可及。白天猶得“見”,夜深唯能“聽”,用一顆火熱的心在冷被窩里聽。“各自寒”,意味著他倆已進入了“目成”階段,心相默契。所以,當“各自寒”之時,秋雨打篷聲其實也已聽不到,各自心中都聽到的是對方的呼喚。況周頤《蕙風詞話》以為此闋單調小令是金風亭長最佳之作,是有眼力的。如此癡愛之寫,卻又不見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聽”、一“寒”中傳出;而全部復雜難言之心緒也僅憑一“共”、一“各”字之對相觀照間抽引,誠是不凡之圣手。

    “共眠一舸聽秋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ì diàn qiū
    桂殿秋

    sī wǎng shì, dù jiāng gān, qīng é dī yìng yuè shān kàn.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gòng mián yī gě tīng qiū yǔ, xiǎo diàn qīng qīn gè zì hán.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共眠一舸聽秋雨”平仄韻腳

    拼音:gòng mián yī gě tīng qiū yǔ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共眠一舸聽秋雨”的相關詩句

    “共眠一舸聽秋雨”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共眠一舸聽秋雨”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共眠一舸聽秋雨”出自朱彝尊的 《桂殿秋·思往事》,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