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依青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廟依青嶂”全詩
水聲山色鎖妝樓。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作者簡介(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后在世。少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
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翻譯及注釋
翻譯
神女寺依舊傍著青山,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著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嵐環繞著昔日梳妝的樓臺,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
巫山從早到晚雨迷云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注釋
⑴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后用為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韻。
⑵古廟:指巫山腳下供奉神女的祠廟。
⑶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勢高險象屏障的山峰。
⑷行宮: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處指楚細腰宮遺址。
⑸枕(zhěn)碧流:意為行宮臨水而建。
⑹妝樓(zhuāng lóu):寢樓,指細腰宮中宮妃所居。
⑺云雨:指宋玉《高唐賦序》楚懷王夢中幽會巫山神女之事。
⑻煙花:泛指自然界艷麗的景物。
⑼啼猿(tí yuán):巫峽多猿,猿聲凄厲如啼。
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鑒賞
李珣,在花間詞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詞人。以小詞為后主所稱賞。前蜀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這首詞《草堂詩馀別集》著錄時,調下有題《巫峽》,又注:“一作《感懷》”,含思凄絕,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當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樣,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而詠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記·曲名》已予著錄,足見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詞二首下,注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爾后漸變,去題遠矣。如此二詞,實唐人本來詞體如此。”這首歌辭緣題發揮,保留了早期詞的特色。
起拍“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古廟,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廟。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祝史(道觀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宮,猶離宮,帝王出京臨幸的宮室。這里指楚靈王所筑細腰宮遺址。《入蜀記》卷六:“早抵巫山縣,……游楚故離宮,俗謂之細腰宮。有一池,亦當時宮中燕游之地,今堙沒略盡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麗。”從舟中遠望過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巒,行宮以碧水為枕藉。古廟、行宮、山、水這些景點,一經詞人用“依”、“枕”二字加以連綴,便構成了一個整體結構。接著,用“水聲山色鎖妝樓”句。把人們的視線吸引到了“妝樓”。妝樓,指細腰宮里宮妃的寢殿,位于山水環抱之中。以少總多。這里著一“鎖”字,給人以幽閉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生活在這個“不得見人的去處”的宮妃孤寂難耐的心境;復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以宋玉《高唐賦序》所說神女“居巫山之陽”,“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故事,極寫春秋易節、時序交替引起宮妃凄楚的內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況聞見催人淚下的猿啼呢。以景結情,語淺情深。詞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發思古之幽情,而其傷今之意隱然自在不言之中。
這首詞上片勾畫舟中所見,下片抒寫舟中所感。它以楚王夢見巫山神女為基點,隨意生發開去。由細腰宮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觸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現存的李珣詞里,它是一篇構思別致的名作。
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創作背景
該詞當 寫于前蜀覆滅(公元925年)后不久。詞人乘一葉扁舟漂流三峽,憑吊巫山細腰宮遺跡時,遙想千年往事,聯想起有關的傳說和史事,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具有詠史性質的詞篇。本詞是其中的第二首。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賞析
上片寫望中所見。“古廟”二句,寫古廟和行宮所處環境。“依”、“枕”都是擬人化的寫法,不僅寫位置形勢,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戀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個畫面富于靈感,處于動態之中。“水聲山色鎖妝樓”句中所寫“妝樓”,用一“鎖”字,烘托出一種幽深孤寂的氣氛。這里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綠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獨處山水,無人作陪,自然引發愁思。由此也引發詞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云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愁思縈繞。詞人聯想,無論是神女還是宮妃,朝去暮來,春秋交替,總會引起孤寂難耐之感。結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詞人抒寫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凄迷,情思低回留連。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將吊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惻的“兒女之情”。
“古廟依青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shān yī duàn yún
巫山一段云
gǔ miào yī qīng zhàng, xíng gōng zhěn bì liú.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shuǐ shēng shān sè suǒ zhuāng lóu.
水聲山色鎖妝樓。
wǎng shì sī yōu yōu.
往事思悠悠。
yún yǔ cháo hái mù, yān huā chūn fù qiū.
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
tí yuán hé bì jìn gū zhōu.
啼猿何必近孤舟。
xíng kè zì duō chóu.
行客自多愁。
“古廟依青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