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征戰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軒轅征戰后”全詩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李端公赴東都》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端公赴東都》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解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軒轅征戰后,江海別離長。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詩意解析:
這首詩的背景是唐代,描寫了李端公返回東都的離別場景。詩人先以“軒轅征戰后”來引出故事背景,暗示李端公是一個勇敢的戰士,在戰爭中辛苦奮戰。其后提到“江海別離長”,說明李端公與他的親人和朋友們在他戰斗的期間已經分別很久了。接下來,詩人用“遠客”一詞來形容李端公,強調他離鄉已久,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旅人。在李端公歸來時,鄉間已是一片平靜和熟悉,花草樹木長滿了原來的鄉村。
然而,詩人以“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來描寫李端公的歸來。夕陽下,帆船漸行漸遠,意味著李端公的離去,與故鄉再次分別。舊里的樹木蒼蒼,暗示時間的流逝,昔日的鄉村已經發生了變化。最后,詩人以“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來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在蓬萊山下,詩人留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自己無法忘記李端公的感受。
賞析:
《送李端公赴東都》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的送別詩。詩人通過描寫離別和歸鄉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對李端公離別以及離散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李端公作為一個遠行的旅人和詩人所處的鄉村進行對比,突出了李端公的辛苦奮斗和漂泊的命運。
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凄美,詩人以少許文字勾勒出離別的凄涼和思念的深情。通過描寫夕陽和帆杳杳,給人以漸行漸遠的感覺,彰顯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感傷。
整首詩反映了唐代士人們對離別和遠行的感受,以及在歸來后對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詩人用淡雅的筆觸勾勒出離別和別離的情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內心愁緒的同時也引發對人生離別的思考。
“軒轅征戰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duān gōng fù dōng dōu
送李端公赴東都
xuān yuán zhēng zhàn hòu, jiāng hǎi bié lí zhǎng.
軒轅征戰后,江海別離長。
yuǎn kè guī hé chǔ, píng wú mǎn gù xiāng.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
xī yáng fān yǎo yǎo, jiù lǐ shù cāng cāng.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chóu chàng péng shān xià, qióng zhī bù kě wàng.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軒轅征戰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