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去亦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人去亦稀”全詩
春草連天積,五陵遠客歸。
十年經轉戰,幾處便芳菲。
想見函關路,行人去亦稀。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友人西上》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友人西上》是唐代劉長卿的一首詩,在表達詩人對友人西行的送別之情的同時,也寄托了自身的思念之情。詩句如下:
羈心不自解,有別會沾衣。
春草連天積,五陵遠客歸。
十年經轉戰,幾處便芳菲。
想見函關路,行人去亦稀。
這首詩中,詩人對友人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深沉而真摯。首句“羈心不自解,有別會沾衣”,詩人表達了內心的牽掛之情,即使是友人離去,他的心仍然不得自由。接著的“春草連天積,五陵遠客歸”描繪了春天的草又厚又長,在五陵遠客回歸的時候,仿佛要將友人的身影也一并覆蓋。這里的“五陵”指的是位于長安城南的五座宮墓,而“遠客歸”意味著離開長安的人們再次回到這里。
第三句“十年經轉戰,幾處便芳菲”表達了友人經歷了十年的戰亂和轉戰,但在一處處地方春日依舊宜人。這里的“十年經轉戰”是指友人歷經戰亂流離失所的苦難生活,而“幾處便芳菲”則是指即使在這些困苦的環境下,友人的仁德和品德仍然光輝耀眼。
最后一句“想見函關路,行人去亦稀”則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關隘之一,這里常常有來往的行人,而“行人去亦稀”則意味著友人離去后,函谷關的行人變得稀少。這是詩人思念友人的一種表達,他想念著友人的歸來,但又覺得很遙遠。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凄迷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別離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將友人離別的傷感與追思之情相結合,使人感受到了離別的痛苦和思鄉的愁緒。而友人經歷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則凸顯了友人高尚的品德和堅韌的品質。整首詩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唐代社會的動蕩與不安。
“行人去亦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ǒu rén xī shàng
送友人西上
jī xīn bù zì jiě, yǒu bié huì zhān yī.
羈心不自解,有別會沾衣。
chūn cǎo lián tiān jī, wǔ líng yuǎn kè guī.
春草連天積,五陵遠客歸。
shí nián jīng zhuǎn zhàn, jǐ chù biàn fāng fēi.
十年經轉戰,幾處便芳菲。
xiǎng jiàn hán guān lù, xíng rén qù yì xī.
想見函關路,行人去亦稀。
“行人去亦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