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逢此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心逢此節”全詩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初秋夜坐》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初秋夜坐》
斜廊連著連閣,初月照亮幃帳。
寒冷的鴻鵠飛得很快,園中的秋蟬在晚上才開始鳴叫。
露水凝結在稀疏的葉子上,涼意微弱中菊花開放茂盛。
憂愁的心情遭遇這個季節,長嘆嘆,孤獨地包含著悲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夜晚的景象。斜廊和連閣在月光下相連,初月照亮著幃帳,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氛圍。寒冷的鴻鵠高速飛翔,園中的秋蟬在晚上開始鳴叫,帶來了一種季節的變化和生命的回聲。露水結成小珠,凝結在稀疏的葉子上,菊花在寒冷中綻放,給人以清新和欣慰。然而,詩人的心情并不輕松,他感到憂愁,在這個季節里長嘆嘆,孤獨地承受著悲傷。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初秋夜晚的景象,展現出寒冷和涼爽的氣息,以及季節變遷中的情緒變化。詩人運用自然的元素來烘托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描繪詩人的愁苦,使詩詞更加富有情感和表達力。整首詩以寥寥數語營造出了一種寧靜而凄美的場景,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愁心逢此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qiū yè zuò
初秋夜坐
xié láng lián qǐ gé, chū yuè zhào xiāo wéi.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
sāi lěng hóng fēi jí, yuán qiū chán zào chí.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lù jié lín shū yè, hán qīng jú tǔ zī.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chóu xīn féng cǐ jié, cháng tàn dú hán bēi.
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愁心逢此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