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冠蓋雍容半舊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冠蓋雍容半舊卿”出自明代魏禧的《登雨花臺》,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guān gài yōng róng bàn jiù qīng,詩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冠蓋雍容半舊卿”全詩

    《登雨花臺》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作者簡介(魏禧)

    魏禧頭像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登雨花臺翻譯及注釋

    翻譯
    四十年來,甘守貧困度殘生,
    腳穿麻鞋,此日登臺望舊京。
    滿目破碎,大好河山誰摧毀?
    一腔悲憤,園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踐踏,大片春草變狼籍,
    車馬馳騁,半是舊官顯驕橫。
    暮色蒼茫,欲哭無淚殘陽斜,
    悲風獵獵,吹起大江嗚咽聲。

    注釋
    ①老柴荊: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貧賤。
    ②園陵:指南京鐘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③冠蓋:官僚們的官服車蓋。雍容:華貴的樣子。

    登雨花臺鑒賞

      雨花臺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處名勝,登高遠眺,諸景諸色,盡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國之初的都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鐘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詩人登上雨花臺,舉目四望,不禁感嘆萬分。開頭兩句不禁點名了詩人的布衣身份,而且還隱含著一股豪氣。魏禧在明亡之后,絕意仕進。清統治者為籠絡文士,曾詔舉博學鴻詞,他拒絕應試,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鄉間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表示對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時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達了更為深沉濃重的情感。

      三、四兩句詩人心頭的怒火陡然升起,詩人發出了激憤的責問:究竟誰是國家滅亡的罪魁禍首?表現了詩人對禍國殃民者的仇恨和對歷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義深刻。金甌破碎,竟然無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遭到了迅速覆滅的命運。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閹黨余孽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積極備戰,以圖恢復,反而倒行逆施,大興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為清所有。戰火遍地,四處瘡痍,甚至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也難逃厄運。這實在是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詩人用“可堪翦伐到園陵”表達了痛心疾首的義憤之情。其中有對斷送國家者的鞭撻,也有對異族入侵者的控訴。

      五、六兩句詩人內心的怒火轉化為憎惡怨恨,從而使全詩的內蘊更加深邃和豐富。“牛羊踐履”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是對異族侵略者的微妙譏諷。作為剛從游牧部族進入關內的清人,牛羊的踐踏錦繡江山,就如同他們的鐵蹄在蹂躪著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義深長,形象地描繪出了被牛羊踐踏的田園一片荒蕪,只有野草時時更新的景況,黎民百姓的悲慘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與此相對的卻是雍容華貴的官府車蓋,前呼后擁,招搖過市。更令人觸目驚心者還是“半舊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為官為宦的權貴們,在異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側姿求媚,腰身又變成了當朝的新貴。他們毫無民族氣節,不顧國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個人安樂,不正是這些民族敗類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嗎?這就與上一聯“誰使山河全破碎”緊緊呼應起來。“冠蓋雍容”與詩人“柴荊”“麻鞋”的身份相映襯,表露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與“半舊卿”,一新一舊,新草遮蓋的是舊日山河,舊卿卻扮演了新貴的角色。由此不難見出詩人錘字煉句之功。

      最后兩句,詩人在雨花臺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滿腹的悲憤還未傾吐干凈,不覺暮色已經降臨。作者的真摯情感甚至打動了天地萬物,只見凄風悲號,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達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詩也就在這悲風聲中收束。

    登雨花臺作品背景

      魏禧是一位極富民族氣節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與兄際瑞、弟禮隱居翠微山,筑室號“易堂”,授徒著述,有“寧都三魏”之稱,又與彭士望等稱“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為最著。他深懷亡國之痛,在《許秀才傳》中沉痛地說:“禧亦故諸生,方偷活浮沉于時,視二許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抗敵殉國和堅守志節之士,他的詩歌多抒寫故國之寺和國破之悲。這首《登雨花臺》詩就表達了他對明清易代的傷感哀痛。

      此詩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據明亡已二十年。作為長期隱居故鄉的遺民詩人,魏禧四十歲時來到舊京南京,登上今中華門外的雨花臺,仍感慨萬千,寫下這首七律。

    “冠蓋雍容半舊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yǔ huā tái
    登雨花臺

    shēng píng sì shí lǎo chái jīng, cǐ rì má xié bài gù jīng.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shuí shǐ shān hé quán pò suì? kě kān jiǎn fá dào yuán líng!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niú yáng jiàn lǚ duō xīn cǎo, guān gài yōng róng bàn jiù qīng.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gē qì bù chéng tiān yǐ mù, bēi fēng rì yè qǐ jiāng shēng.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冠蓋雍容半舊卿”平仄韻腳

    拼音:guān gài yōng róng bàn jiù qī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冠蓋雍容半舊卿”的相關詩句

    “冠蓋雍容半舊卿”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冠蓋雍容半舊卿”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冠蓋雍容半舊卿”出自魏禧的 《登雨花臺》,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