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山相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見山相掩”全詩
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細草香飄雨,垂楊閑臥風。
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過橫山顧山人草堂》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橫山顧山人草堂
只見山相掩,誰言路尚通。
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細草香飄雨,垂楊閑臥風。
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譯文:
經過橫山,顧山人的草堂
只看到山勢交疊,誰說路依舊通暢。
人來到了千山萬嶂之外,犬吠聲卻在百花之中回蕩。
細草散發著雨后的清香,垂下的楊柳隨風輕擺。
然而,我卻去尋找伐木的小徑,心中感嘆著綠溪向東流去的無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經過橫山,拜訪了住在山上的顧山人的草堂。詩中描繪的景象給人的感覺是山勢險峻,道路難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詩人經歷的動蕩時期的社會現實。詩人通過描述“人來千嶂外”和“犬吠百花中”來凸顯山勢的險峻和道路的不便。而“細草香飄雨”和“垂楊閑臥風”則表現了自然界的寧靜和美好。
最后兩句“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當詩人看到這美麗的山水環境時,卻不能停留,而是繼續尋找伐木的小徑,這種離愁別緒之情讓人感到詩人的無奈和思維的飄蕩。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溫馨(例如垂楊閑臥風<天下景),和對自然美好的向往。對于個體的掙扎和內心的世俗紛擾,表達了對常態生活的向往。同時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巨大社會壓力和諸多不易感到的深深迷茫和無助,這是一種無奈和心靈寄托,從而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矛盾和壓抑感。整體上,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水以及對比個人的內心寄托,折射出了唐代社會中活動的現實沖突與自然美好之間的矛盾,從而傳遞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困惑。
“只見山相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héng shān gù shān rén cǎo táng
過橫山顧山人草堂
zhī jiàn shān xiāng yǎn, shuí yán lù shàng tōng.
只見山相掩,誰言路尚通。
rén lái qiān zhàng wài, quǎn fèi bǎi huā zhōng.
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xì cǎo xiāng piāo yǔ, chuí yáng xián wò fēng.
細草香飄雨,垂楊閑臥風。
què xún qiáo jìng qù, chóu chàng lǜ xī dōng.
卻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只見山相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