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樂常不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樂常不足”全詩
臨行挽衫袖,更嘗折殘菊。
酒闌不忍去,共接一寸燭。
留君終無窮,歸駕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斷陽關曲。
天門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頭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
惟有黃樓詩,千古配淇澳。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頓起注釋
頓起:蘇軾及弟蘇轍好友,蘇轍有詩《送頓起及第還蔡州》。嘗:曾。
佳人:當指頓起妻。
凄斷陽關曲:像《陽關曲》寫的那樣凄冷地告別。“陽關曲”指“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句意。
酒闌不忍去,共接一寸燭:餞別之宴,酒意正濃,但夜已深,蠟燭將盡,只好重新點燃一支。
留君終無窮,歸駕不免促:挽留您的心意沒窮盡,歸去赴任,不免太倉促。駕,車。
岱宗:泰山。下文“天門”為泰山一險要處。《五經通義》:“太山一名岱宗,言王者易姓告成,必于岱宗,東方萬物始交代之處。宗,長也。”《太山記》:“仰視天門,如從穴中望天窗。”
前躅(zhú):先前的游蹤。
扶桑浴:太陽出浴于扶桑。《淮南子》中說太陽“出于陽谷,浴于咸池,是名扶桑”。《山海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此指在泰山極頂看日出。
彭城:今徐州市。
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你的老朋友我在彭城,就如一粒飄蕩的塵土那樣渺小。其,指彭城。豗蹴,huīcù,豗,撞擊;蹴,踢踏。
黃樓詩:頓起有詩記黃樓本末(原詩注)。黃樓,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在徐州北決口,七十余日后恢復故道。作為徐州太守的蘇東坡受到皇上嘉許,為長治久安,他又修壩一條,并建摟一座,命名黃樓。據五行理論,黃代表土,黑代表水,黃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黃樓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淇澳:借代《詩經》。《詩經·衛風》有《淇奧》一詩。澳通奧。
送頓起題解
此詩作者43歲時作于徐州。嘆息人生難逢易離,抒發與老朋友不忍分離之情。在贊頌頓起具有可與《詩經》相媲美的詩才并平步青云之際,詩末回首彭城,感慨自己宦海生涯建功立業的不易。“為樂常不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ùn qǐ
送頓起
kè lù xiāng féng nán, wéi lè cháng bù zú.
客路相逢難,為樂常不足。
lín xíng wǎn shān xiù, gèng cháng zhé cán jú.
臨行挽衫袖,更嘗折殘菊。
jiǔ lán bù rěn qù, gòng jiē yī cùn zhú.
酒闌不忍去,共接一寸燭。
liú jūn zhōng wú qióng, guī jià bù miǎn cù.
留君終無窮,歸駕不免促。
dài zōng yǐ zài yǎn, yī wǎng jì qián zhú.
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jiā rén yì hé niàn, qī duàn yáng guān qū.
佳人亦何念,凄斷陽關曲。
tiān mén sì shí lǐ, yè kàn fú sāng yù.
天門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huí tóu wàng péng chéng, dà hǎi fú yī sù.
回頭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gù rén zài qí xià, chén tǔ xiāng huī cù.
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
wéi yǒu huáng lóu shī, qiān gǔ pèi qí ào.
惟有黃樓詩,千古配淇澳。
“為樂常不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