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絕行人天易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絕行人天易暮”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chóu jué xíng rén tiān yì mù,詩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愁絕行人天易暮”全詩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
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
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注釋
①江華,在湖南省西南部,今為瑤族自治縣。康熙十八年(1679),張見陽令江華縣,作者填此以送。②愁絕二句:意謂見陽將赴任到遙遠的江華,此刻送行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變得晦暗迷蒙了。愁絕,極度的憂愁。易∶改變。鷓鴣聲里,借指見陽將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且鷓鴣聲亦含有惜別之意。
③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謂見陽將去之江華,也正是秋色凄涼,令人惆悵。渺渺:遙遠。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④折殘二句:意謂在送別見陽之時依依難舍,楊柳折斷了無數次,本應趁著長亭離宴上的笛聲作別,卻仍不忍分手離去。吹度,猶吹送。
⑤征鴻:征雁,大雁秋來南飛,春來北往,但詩詞中多指南飛之雁。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賞析
送別總是令人傷感的,故詩詞中舉凡送別題材的作品也總是傷離怨別者居多。本篇亦為送別之作,其感傷之情也是瀉灑滿紙。唯其作法別見特色,即用筆有虛有實,上片出之以虛,是寫想象之景,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凄清之景;下片是實筆出之,寫此時此地之景。一虛一實,輕靈而不失深婉,將送別、惜別的深摯情意表達得盡致淋漓。“愁絕行人天易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ú huā xīn yòng yùn sòng zhāng jiàn yáng lìng jiāng huá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chóu jué xíng rén tiān yì mù, xíng xiàng zhè gū shēng lǐ zhù.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
miǎo miǎo dòng tíng bō, mù yè xià, chǔ tiān hé chǔ.
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zhé cán yáng liǔ yīng wú shù, chèn lí tíng dí shēng chuī dù.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
yǒu jǐ gè zhēng hóng, xiāng bàn yě, sòng jūn nán qù.
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愁絕行人天易暮”平仄韻腳
拼音:chóu jué xíng rén tiān yì mù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愁絕行人天易暮”的相關詩句
“愁絕行人天易暮”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愁絕行人天易暮”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愁絕行人天易暮”出自納蘭性德的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