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居而野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窮居而野處”全詩
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
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
喜有賞,怒有刑。
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
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
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
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
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
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
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送李愿歸盤谷序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山谷叫)盤谷。盤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說:“因為盤谷盤繞在兩山之間,所以名叫‘盤’。”也有人說:“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險阻,是隱者所盤旋的地方(所以叫‘盤’。)”我的朋友李愿住在這里。
李愿說:“人被稱為大丈夫的情況,我知道了。(一種情況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輔佐天子發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弓箭,衛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他)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才能出眾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說古道今贊譽他的大德,他聽入耳中而不厭煩。(他的家妓)眉毛彎曲,面頰豐滿,聲音清脆,體態輕盈,外貌秀麗,內心聰慧,(跳起舞來)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閑地住著,自恃美麗,妒忌別的姬妾得寵;爭著比美,求取他的憐愛。(這就是)被天子寵遇賞識、掌握了當代權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并非討厭這些而躲避這種情況,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僥幸得到的。
(另一種情況是: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作息沒有定時,只求安定舒適。與其當面受到稱贊,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毀謗;與其身體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的事。
(還有一種人,他)在達官顯貴的門下侍候,在通往權勢的路上奔走,想舉腳走路又不敢走,想開口說話又不敢說,處于污濁卑下的地位而不覺得羞恥,觸犯了刑法就要被誅殺,希望有獲得成功的萬分之一的機會,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是好還是不好呢?”
昌黎韓愈聽了李愿的話,認為他講得有氣魄,與他斟上酒,并為他作了一首歌,歌詞說:“盤谷之中,是您的府宮。盤谷的土,可以種禾黍。盤谷的泉,可以洗滌,可以溯沿。盤谷險阻,誰會爭您的住所?盤谷曲折幽深,空闊廣大可以容身;盤谷環繞彎曲,往前走卻回到了原處。盤谷快樂啊,快樂無央;虎豹遠離啊,蛟龍躲藏;鬼神守護啊,禁絕不祥。有吃有喝啊,長壽安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么奢望?給我的車軸加油啊,用飼料喂飽我的馬,跟隨您到盤谷去啊,終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注釋
1、李愿,號盤谷子,唐時隱士,生平事跡不詳。盤谷,在今河南濟源。
2、太行之陽有盤谷:太行,山名;陽,山的南面叫陽。盤谷:在今河南濟源北二十里。
3、叢茂:草木蔥蘢豐茂的樣子。
4、宅幽而勢阻:位置偏僻而地勢險要。宅,位置。勢,地勢。
5、盤旋:盤桓,留止不去。
6、坐于廟朝:在宗廟和朝廷參議國家大事。廟,宗廟。朝,朝廷。。指大官居于高位,發號施令、
7、進退:這里表示使動意義,使……進退,即任免的意思。
8、旗旄(máo):旗幟。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這是大官出行的標志。
9、羅弓矢:羅列弓箭,這是表示威儀。
10、武夫前呵:武士呼喝開道。
11、才畯:才能出眾的人。畯,同“俊”。
12、入耳而不煩:形容愛聽阿諛奉承的話。
13、便(pián)體:輕盈的體態。
14、惠中:聰慧的資質。惠,同“慧”。
15、裾(jū):衣服的前后襟。
16、翳(yì):遮蔽,掩映。
17、粉白黛綠:用來形容女子裝扮得嬌艷嫵媚,面容白皙,眉毛美麗。黛,古代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的顏料。
18、負恃:依靠,指依靠自己的色藝而藐視他人。
19、不可幸而致:不可僥幸得到。幸,僥幸。致,取得、得到。
20、窮居而野處:指居住在閉塞簡陋的山野中。
21、茹:吃。
22、起居無時,惟適之安:大意是日常生活作息沒有固定的時間,只以舒適為準。適,舒適,在這里用作名詞,為“安”的賓語。
23、車服不維:沒有官職的束縛。車服,古代官員所乘的車子和所穿的官服依官位的高低而異,這里是用車服來代指官職。維,束縛、約束。
24、刀鋸不加:刑罰不施于身。刀鋸,古代刑罰中所用的刀和鋸,這里泛指刑具。加,施加。
25、理亂:指國家的安寧與動亂。理,即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諱,用“理”代“治”字。
26、黜陟(chù zhì):官員的升降。黜,降職。陟,升職。不聞。
27、形勢:權勢。
28、趦趄(zī jū):想往前走又不敢走的樣子。
29、囁嚅(niè rú):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樣子。
30、刑辟(bì):刑法,法律。
31、壯:在這里為意動用法,表示以……為壯。
32、維子之宮:是你居住的房室。維,句首助詞,無意義。宮,室、房屋。
33、稼:種植農作物。
34、所:處所。
35、窈:幽深的樣子。
36、無央:無盡。央,盡、完。
37、膏(ɡào):油脂,這里用作動詞,指用油潤滑。
38、秣:喂養(馬匹等)。
送李愿歸盤谷序賞析二
這篇序文寫于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當時韓愈34歲,離開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792年(貞元八年)中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韓愈一直為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愿歸盤谷隱居之機,寫下這篇贈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繪出三種人:一是“坐于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二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三是趨炎附勢、投機鉆營的小人。通過對比,對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權貴之徒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對友人的隱居之志大加贊賞。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濃郁的抒情筆調,詠嘆、贊美、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
韓愈的贈序非常有名,這篇尤為歷代稱道。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比《師說》早一年,風格卻大不相同;讀者閱讀時可結合這兩篇文章各自的寫作背景,在內容和寫法上做一些比較。
送李愿歸盤谷序賞析三
韓愈的志向在于引道濟世,但他也不諱言求功名、取富貴的志愿。他在《上宰相書》中就講得很明白:“彼之處隱就閑者亦入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樂,其體之所安,豈有異于人乎哉?”只是他不愿意蠅營狗茍,為虎作倀以求得功名富貴。所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此篇《送李愿歸盤谷序》表達的就是這種思想。他歌頌了隱者的高尚志趣,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實際上是抒發自身長期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的感慨。其中對得志的高官顯貴,略有諷刺之意。“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此種口氣中就流露出譏諷的情緒,但比較含蓄。從行文中可見,無論是韓愈還是李愿,對這種生活都不是完全否定的。為此,過分地強調此文中的批判色彩,是不符合實際的。文章真正否定的是“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的人。此處短短數語,淋漓盡致地刻畫出這些喪失了人格操守的追求富貴者的可恥、可笑又可憫、可悲的人生。內中也有自警的意思。
關于語言特點。此文在曲折有致、簡潔傳神方面表現得極為明顯。描寫人物形象神態逼真,寥寥幾筆就把這三種人物的特點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充分顯示了韓愈在駕馭語言上的深厚功力與游刃有余的高超水平。此外,作者在駢散相間的行文過程中,更是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其駢句層層遞進,筆力雄遒,給人以過目難忘的效果;而其警句則含蓄委婉,韻味無窮。確有開篇柬股、畫龍點睛之功。
送李愿歸盤谷序創作背景
韓愈從貞元二年(786)18歲到京師求仕,直到貞元十八年(802)34歲,才被授以四門博士。在這十幾年中,仕途一直不順利。他四次參加考試,直到貞元八年,才登進士第;但以后連續三次參加吏部博學宏詞考試,均未中選,因此沒有授予官職。他求仕心切,于貞元十一年春,連續三次上書宰相,要求仕進,均被置之不理。不得已先后在汴州、徐州幕府中任職,郁郁不得志。到了貞元十七年(801)又赴京師求仕。韓愈求仕,不只是為了求得衣食,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救世的志愿。他在《與衛中行書》中說:“仆之心或不為此(指飲食衣服)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進者,亦將小行乎其志耳。”這篇《送李愿歸盤谷序》就是他在貞元十七年33歲時又到京師后寫的。當時,他求官未遂,心情郁悶,滿腹牢騷。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流露出了不遇之嘆,不平之鳴。
送李愿歸盤谷序賞析
本文寫于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800年,韓愈來長安求官,一直未能如愿。他心情沉重,牢騷滿腹,借寫這篇臨別贈言來吐露他的抑郁心情,表達他對官場丑惡的憎恨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文章主旨,是通過對李愿歸隱盤谷的議論間接表現出來的。
首段簡潔敘述盤谷環境之美以及得名由來。接下來三個段落忽開異境,假借李愿之口,生動地描述了三種人的行為和處世態度:聲威赫赫的顯貴、高潔不污的隱士和卑污諂媚的官迷。通過對這三種人所作所為的刻意描摹,表明了作者對這三種人的抑揚取舍。最后,作者作歌肯定李愿的說法,在對隱士的贊美之中,諷刺當時昏暗的政治、驕奢的權貴和趨炎附勢之徒。
文章寫得頗有特色。首先,敘述角度富于變化。作者采用多角度方法反復表現自己的觀點:第一部分以簡練的筆墨敘寫了盤谷之美及得名的由來。第二部分借李愿之口,用兩賓夾一主的手法寫三種人的作為和生活:一種是高官權臣,聲勢顯赫,窮奢極欲;一種是隱居之士,潔身自好,無毀無憂;一種是鉆營之徒,趨炎附勢,行為可鄙。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看似敘述李愿言論,實含作者強烈感情。第三部分,先用“壯之”贊美李愿的話,表明“愿之言”即“愈之意”;再以“歌”詞極言盤谷之美、隱居之樂和向往之情,以第一人稱口氣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與態度,使整個內容表達委婉曲折,一唱三嘆,體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
其次,在文體上,采用散體與歌賦韻文相結合的方式,恣肆揮灑,不拘一格。首段全用散體。中間部分以散馭駢,既有駢賦的章法,又有散文的氣韻。句末用韻,長短錯落,富有節奏感。駢散兼用而又能渾然一體,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窮居而野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uàn guī pán gǔ xù
送李愿歸盤谷序
tài xíng zhī yáng yǒu pán gǔ.
太行之陽有盤谷。
pán gǔ zhī jiān, quán gān ér tǔ féi, cǎo mù cóng mào, jū mín xiān shǎo.
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
huò yuē:" wèi qí huán liǎng shān zhī jiān, gù yuē' pán'.
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
" huò yuē:" shì gǔ yě, zhái yōu ér shì zǔ, yǐn zhě zhī suǒ pán xuán.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 yǒu rén lǐ yuàn jū zhī.
”友人李愿居之。
yuàn zhī yán yuē:" rén zhī chēng dà zhàng fū zhě, wǒ zhī zhī yǐ: lì zé shī yú rén, míng shēng zhāo yú shí, zuò yú miào cháo, jìn tuì bǎi guān, ér zuǒ tiān zǐ chū lìng qí zài wài, zé shù qí máo, luó gōng shǐ, wǔ fū qián ā, cóng zhě sāi tú, gōng jǐ zhī rén, gè zhí qí wù, jiā dào ér jí chí.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
xǐ yǒu shǎng, nù yǒu xíng.
喜有賞,怒有刑。
cái jùn mǎn qián, dào gǔ jīn ér yù shèng dé, rù ěr ér bù fán.
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
qǔ méi fēng jiá, qīng shēng ér biàn tǐ, xiù wài ér huì zhōng, piāo qīng jū, yì cháng xiù, fěn bái dài lǜ zhě, liè wū ér xián jū, dù chǒng ér fù shì, zhēng yán ér qǔ lián.
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
dà zhàng fū zhī yù zhī yú tiān zǐ yòng lì yú dāng shì zhě zhī suǒ wéi yě.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
wú fēi è cǐ ér táo zhī, shì yǒu mìng yān, bù kě xìng ér zhì yě.
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qióng jū ér yě chù, shēng gāo ér wàng yuǎn, zuò mào shù yǐ zhōng rì, zhuó qīng quán yǐ zì jié.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
cǎi yú shān, měi kě rú diào yú shuǐ, xiān kě shí.
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
qǐ jū wú shí, wéi shì zhī ān.
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yǔ qí yǒu yù yú qián, shú ruò wú huǐ yú qí hòu yǔ qí yǒu lè yú shēn, shú ruò wú yōu yú qí xīn.
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chē fú bù wéi, dāo jù bù jiā, lǐ luàn bù zhī, chù zhì bù wén.
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dà zhàng fū bù yù yú shí zhě zhī suǒ wéi yě, wǒ zé xíng zhī.
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cì hou yú gōng qīng zhī mén, bēn zǒu yú xíng shì zhī tú, zú jiāng jìn ér zī jū, kǒu jiāng yán ér niè rú, chù wū huì ér bù xiū, chù xíng pì ér zhū lù, jiǎo xìng yú wàn yī, lǎo sǐ ér hòu zhǐ zhě, qí yú wéi rén, xián bù xiào hé rú yě?" chāng lí hán yù wén qí yán ér zhuàng zhī, yǔ zhī jiǔ ér wèi zhī gē yuē:" pán zhī zhōng, wéi zi zhī gōng pán zhī tǔ, wéi zi zhī jià pán zhī quán, kě zhuó kě yán pán zhī zǔ, shuí zhēng zi suǒ? yǎo ér shēn, kuò qí yǒu róng liáo ér qū, rú wǎng ér fù.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
jiē pán zhī lè xī, lè qiě wú yāng hǔ bào yuǎn jī xī, jiāo lóng dùn cáng guǐ shén shǒu hù xī, hē jìn bù xiáng.
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
yǐn qiě shí xī shòu ér kāng, wú bù zú xī xī suǒ wàng! gāo wú chē xī mò wú mǎ, cóng zǐ yú pán xī, zhōng wú shēng yǐ cháng yáng!"
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窮居而野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