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取次花叢懶回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取次花叢懶回顧”出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取次花叢懶回顧”全詩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分類: 愛情哲理悼亡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頭像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離思五首·其四翻譯及注釋

    翻譯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注釋
    ①曾經:曾經到臨。經:經臨,經過。
    ②難為:這里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
    ③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
    ④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里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游《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⑤花叢: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眾多的地方,暗指青樓妓館。
    ⑥半緣:此指“一半是因為……”。
    ⑦修道:指修煉道家之術。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經心儀的戀人。

    離思五首·其四鑒賞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并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云峰,下臨長江,云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里為什么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為,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離思五首·其四鑒賞二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于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游云夢高唐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愿薦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云”。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云”,——“朝云”,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里,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而他無心去觀賞印入眼簾的盛開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作者在這首詩里采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后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復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游”,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征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著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于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里。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賞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鐘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鶯鶯的原型,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游春七十韻》)。又有人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二十七歲早逝后,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于海者難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取次花叢懶回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sī wǔ shǒu qí sì
    離思五首·其四

    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àn wèi shuǐ, chú què wū shān bú shì yún.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bàn yuán xiū dào bàn yuán jūn.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取次花叢懶回顧”平仄韻腳

    拼音: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取次花叢懶回顧”的相關詩句

    “取次花叢懶回顧”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離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的一組著名的悼亡絕句,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其中尤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兩句為世人所稱頌。
    * “取次花叢懶回顧”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取次花叢懶回顧”出自元稹的 《離思五首·其四》,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