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儒家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本來儒家子”全詩
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
俯首戴荊釵,欲拜凄且嚬。
本來儒家子,莫恥梁鴻貧。
漢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
天涯遠鄉婦,月下孤舟人。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別李氏女子》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李氏女子》
念爾嫁猶近,稚年那別親。
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
俯首戴荊釵,欲拜凄且嚬。
本來儒家子,莫恥梁鴻貧。
漢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
天涯遠鄉婦,月下孤舟人。
譯文:
想到你要嫁人已經臨近,年紀還幼小,怎能和親人分別。
在離別之際,才教導你女子的責任,重視和美好的婚姻。
低頭戴上嫁妝,欲拜但又嗔怒。
本來是個儒家的子弟,不愿被別人恥笑貧窮。
如果可以踏過漢川,水清如石磷。
我將成為一個遠離故鄉的婦人,孤舟漂泊在月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別離詩。詩人表達了對李氏女子離別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首句“念爾嫁猶近,稚年那別親。”表達了詩人對李氏女子的關心和不舍。詩人認為女子年紀還幼小,嫁人的時候已經臨近,對親人的離別讓人難以接受。
接著詩人說:“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詩人在女子離別之際,告誡她要注重美好的婚姻,順從教誨。這表明詩人關心女子的人生道路,并希望她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婚姻。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己儒家子弟的身份,鼓勵女子不要被貧窮所羞恥。“本來儒家子,莫恥梁鴻貧。”詩人以自己作為參照,勸慰女子要堅強,克服困難,不要因為貧寒而自卑。
最后兩句“漢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天涯遠鄉婦,月下孤舟人。”詩人表達了女子離開家鄉,做遠離故鄉的婦人的感受。水清如石磷的描述和孤舟漂泊在月下的形象,強調了女子身世的艱辛和孤獨。
這首詩詞展現了劉長卿細膩的感受和對現實的思考。通過描述女子離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女子離別的思念和擔憂,同時也表達了對女子未來的祝福和鼓勵。整首詩意深遠,抒發了對離別和命運的感慨,以及對愛和親情的珍視。
“本來儒家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lǐ shì nǚ zǐ
別李氏女子
niàn ěr jià yóu jìn, zhì nián nà bié qīn.
念爾嫁猶近,稚年那別親。
lín qí fāng jiào huì, suǒ guì hé liù yīn.
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
fǔ shǒu dài jīng chāi, yù bài qī qiě pín.
俯首戴荊釵,欲拜凄且嚬。
běn lái rú jiā zǐ, mò chǐ liáng hóng pín.
本來儒家子,莫恥梁鴻貧。
hàn chuān ruò kě shè, shuǐ qīng shí lín lín.
漢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
tiān yá yuǎn xiāng fù, yuè xià gū zhōu rén.
天涯遠鄉婦,月下孤舟人。
“本來儒家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