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隨青靄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香隨青靄散”全詩
深入泉源去,遙從樹杪回。
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
野雪空齋掩,山風古殿開。
桂寒知自發,松老問誰栽。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是劉長卿的作品,描寫了作者沿著石路前往麓山寺,在路上經過法崇禪師故居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僧等候在谷口,
石路上覆蓋著莓苔。
深入泉源的方向去,
遙望從樹梢回看。
香氣隨著青靄散去,
鐘聲越過白云傳來。
荒山上的雪靜靜掩蓋廟宇,
山風吹開古殿的門。
桂花發出冷香自知道,
松樹經歷多少人種植?
悵望湘江的水流,
不知何人渡過酒杯。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走過的路程,抒發了對自然景色和歷史背景的感嘆和思考。從詩的開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山僧,他在山谷口等待,觀察著石路上莓苔覆蓋的情景。接著,他深入泉源的方向去,遙望回望,景物與人互相映襯。在他感受自然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他聞到了香氣,聽到了鐘聲,這是法崇禪師故居的特色。然而,古殿門才被山風吹開,忍受了歲月的洗禮。最后兩句以湘江和酒杯來象征歲月和人生,表達了作者對水流逝去、人生短暫的惆悵和思考。整首詩采用了寫景抒懷的手法,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歷史的交融,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香隨青靄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dào lín sì xī rù shí lù zhì lù shān sì, guò fǎ chóng chán shī gù jū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shān sēng hòu gǔ kǒu, shí lù fú méi tái.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shēn rù quán yuán qù, yáo cóng shù miǎo huí.
深入泉源去,遙從樹杪回。
xiāng suí qīng ǎi sàn, zhōng guò bái yún lái.
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
yě xuě kōng zhāi yǎn, shān fēng gǔ diàn kāi.
野雪空齋掩,山風古殿開。
guì hán zhī zì fā, sōng lǎo wèn shuí zāi.
桂寒知自發,松老問誰栽。
chóu chàng xiāng jiāng shuǐ, hé rén gèng dù bēi.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香隨青靄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