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不言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以不言殺”出自先秦谷梁赤的《鄭伯克段于鄢》,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hé yǐ bù yán shā,詩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何以不言殺”全詩
《鄭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殺也。
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
段,鄭伯弟也。
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
貶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
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
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云爾,甚之也。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何能也?能殺也。
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
段,鄭伯弟也。
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
貶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
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
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云爾,甚之也。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分類: 古文觀止
作者簡介(谷梁赤)
鄭伯克段于鄢翻譯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夠的意思。能夠做什么呢?能夠殺人。為什么不直接說殺呢?因為要表示出追隨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為假如國君殺了嫡親的長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國君的爵號稱呼他,文中既然已經稱呼鄭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國君的弟弟,卻不稱他為弟弟;共叔段應當是公子,也不稱他為公子,這是對他的貶斥,因為共叔段已經喪失了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道德以為。但是《春秋》鄙視鄭伯的程度超過了對共叔段的批評。在什么地方超過了對共叔段的批評?因為經文并未對鄭伯想盡一切方式,想要殺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評。但經文說在鄢這個地方殺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經跑到遠離鄭國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說是從母親的懷中奪過嬰兒殺掉,這又是鄭伯做得過分的地方。既然這樣,那么對鄭伯來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著追殺已經逃遠了的亂臣,而應該遵循兄弟之間相親相敬的道德。“何以不言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bó kè duàn yú yān
鄭伯克段于鄢
kè zhě hé? néng yě.
克者何?能也。
hé néng yě? néng shā yě.
何能也?能殺也。
hé yǐ bù yán shā? jiàn duàn zhī yǒu tú zhòng yě.
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
duàn, zhèng bó dì yě.
段,鄭伯弟也。
hé yǐ zhī qí wèi dì yě? shā shì zǐ mǔ dì mù jūn, yǐ qí mù jūn zhī qí wèi dì yě.
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duàn, dì yě, ér fú wèi dì gōng zǐ yě, ér fú wèi gōng zǐ.
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
biǎn zhī yě.
貶之也。
duàn shī zǐ dì zhī dào yǐ, jiàn duàn ér shén zhèng bó yě.
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
hé shén hū zhèng bó? shén zhèng bó zhī chǔ xīn jī lǜ chéng yú shā yě.
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
yú yān, yuǎn yě, yóu yuē qǔ zhī qí mǔ zhī huái zhī yún ěr, shén zhī yě.
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云爾,甚之也。
rán zé wèi zhèng bó zhě, yí nài hé? huǎn zhuī, yì zéi, qīn qīn zhī dào yě.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何以不言殺”平仄韻腳
拼音:hé yǐ bù yán shā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何以不言殺”的相關詩句
“何以不言殺”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何以不言殺”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何以不言殺”出自谷梁赤的 《鄭伯克段于鄢》,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