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亦再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王亦再拜”全詩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
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
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范雎說秦王翻譯及注釋
翻譯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秦王對范睢說:“我很久以來,就該親自來領受您的教導,正碰上要急于處理義渠國的事務,而我每天又要親自給太后問安;現在義渠的事已經處理完畢,我這才能夠親自領受您的教導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賓主禮儀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謙讓。
這一天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對,對。”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對,對。”像這樣有三次了。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是臣子敢這樣啊。臣子聽說當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分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像這種情況,關系可說是生疏的。結果一談就任他做太師,請他同車一起回去,這是他們交談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呂尚為他建立的功勛,終于據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為跟呂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談,這樣周就沒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為王了。現在臣子是個客處他鄉的人,與大王關系疏遠,而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處在人家骨肉之間,臣子愿意獻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連問三次而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說,即使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實行臣子的話,死不足成為臣子的禍殃,流亡不足成為臣子的憂慮,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裝作發狂,不足成為臣子的恥辱。五帝這樣的圣人要死,三王這樣的仁人要死,五伯這樣的賢人要死,烏獲這樣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這樣的勇士要死。死,是人無法逃避的。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關,夜間趕路,白天隱蔽,到了蔆水,沒東西可吃,坐著走,爬著行,在吳市討飯,最后振興了吳國,吳王闔廬成為霸主。假如臣子進獻謀略能像伍子胥那樣,就是把我禁閉起來,終身不再見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張實行了,臣子憂慮什么呢?箕子、接輿他們,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裝作發狂,可是對殷朝、楚國并無好處。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輿有相同的行為,渾身涂漆能對我認為賢明的君主有所幫助,這就是臣子最大的榮耀了,臣子又有什么恥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盡了忠而身體倒下,從此鎖住了嘴,裹住了腳,沒有人再愿到秦國來罷了。大王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輔臣的手,終身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大則王室覆滅,小則自身陷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
秦王直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遠離中原,僻處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事不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導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兩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兩拜。
注釋
(1)庭:指宮廷。舊本《古文觀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按原文“王庭迎”下無“范雎”二字。
(2)幸:表示尊敬對方的用語。
寡人:古代諸侯向下的自稱。即所謂諸侯自謙是“寡德之人”。
(3)跽:古人席地而坐,姿勢是雙膝著地,臀部坐在自己腳跟上。“跽”是雙膝仍然著地,而把上身挺直起來;是一種表示恭敬,有所請求的姿勢。也稱為長跪。
(4)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博聞多謀,處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釣于渭水之陽,后遇文王輔周滅殷。
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稱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滅殷后追謚文王。遇呂尚于渭水北岸。
(5)太師:商周之際高級武官名,軍隊的最高統帥。與后世作為太子的輔導官或樂師的“太師”,名同實異。
(6)擅天下:擁有天下。按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為帝王”。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籠統言之。
(7)羇(jī)旅:作客他鄉。
(8)匡君:糾正君王的偏差錯誤。
(9)骨肉:這里指宣太后與秦昭王的母子關系。
(10)厲:借作“癩”。
(11)五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史記》據《世本》、《大戴禮》定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開創者夏禹、商湯、周文王。
(13)五伯:即春秋五霸。這篇文章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4)烏獲:秦國力士,傳說能舉千鈞之重。秦武王愛好舉重,所以寵用烏獲等力士,烏獲位至大官,年至八十余歲。
(15)奔、育:孟奔(一作賁)、夏育。戰國時衛國人(一說齊國人)。據說孟賁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舉千鈞,都為秦武王所用。
(16)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楚平王殺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鄭,又奔吳,幫助吳王闔閭即位并成就霸業。
橐(tuó):袋子。
昭關:春秋時楚吳兩國交通要沖,地在今安徽含山縣北。伍子胥逃離楚國,入吳途中經此。
(17)蔆水:即溧水,在今江蘇省西南部,鄰近安徽省。
(18)蒲服:同“匍匐”。
(19)吳市:今江蘇溧陽。《吳越春秋》卷三:“(子胥)至吳,疾于中道,乞食溧陽。”
(20)闔廬:吳王闔閭,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
(21)箕子:商紂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因諫紂王而被囚禁。武王克殷,才得到釋放。
接輿:春秋楚隱士,人稱楚狂,曾唱《鳳兮》歌諷勸孔子避世隱居。據史籍記載,箕子、接輿都曾佯狂,但未見有“漆身為厲”的事。
(22)蹶:跌倒。
(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姓羋。秦武王舉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十九歲,尚未行冠禮,宣太后掌握實權。
(24)保傅:太保、太傅。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這里泛指輔佐國王的大臣。
(25)宗廟:古代帝王、諸侯等祭祀祖宗的處所,引申為王室的代稱。
(26)慁(hùn):打擾,煩勞。
范雎說秦王評析
范雎初見秦王,既不像初出茅廬時的蘇秦那樣鋒芒畢露,也不像已為秦相時的張儀那樣咄咄逼人,而是謹言慎行,唯唯再三,欲言又止。這是為什么?
說客游說人主實非易事,弄不好會有生命之虞。范雎以一籍布衣的身份游說秦昭王,正如他所說“交疏言深”,這時,他對秦王的心理狀況與性格特征還不十分清楚,秦王喜歡聽什么,想要干什么,他還沒有準確的把握。因此,他必須先加試探,察言觀色。他要貢獻于秦王的謀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廢逐把持朝政的以宣太后、穰侯為首的“四貴”。而秦王與他們有骨肉之親,并且是在他們的擁立下才得以即位的。范雎明白,若稍有不慎,就會“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所言甚深而交情甚淺,范雎能不顧慮嗎?所以他吞吞吐吐,疑慮重重,回環往復,拖拖沓沓,而同時卻又引古論今,援他況己,旁敲側擊,鋪張揚厲。一方面對秦王反復進行試探,看他是否真心信任自己,是否能聽從建議擺脫骨肉之親的羈絆而自強自力;另一方面又反復申述自己對秦昭王的無限忠誠。在“何患乎”“何憂乎”、“何恥乎”的層層敘述中,對秦昭王展示自己的忠心,甚至表示“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好像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這段說辭,淋漓酣暢,委婉周密,懇切動聽。終于瞅準時機,于云山霧罩之中微露真意:“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這段話說白了就是:你的處境危如累卵,有了我你才會安然無恙。表面上是強調秦王與秦國的危險,實際上是為自己能得到重用作鋪墊。這就是謹慎精明、老練的范雎,一個不同于一般縱橫家的辯士。
“秦王亦再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jū shuō qín wáng
范雎說秦王
fàn jū zhì qín, wáng tíng yíng, wèi fàn jū yuē:" guǎ rén yí yǐ shēn shòu lìng jiǔ yǐ.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jīn zhě yì qú zhī shì jí, guǎ rén rì zì qǐng tài hòu.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jīn yì qú zhī shì yǐ, guǎ rén nǎi dé yǐ shēn shòu mìng.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gōng qiè mǐn rán bù mǐn.
躬竊閔然不敏。
" jìng zhí bīn zhǔ zhī lǐ, fàn jū cí ràng.
”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shì rì jiàn fàn jū, jiàn zhě wú bù biàn sè yì róng zhě.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qín wáng píng zuǒ yòu, gōng zhōng xū wú rén, qín wáng guì ér qǐng yuē:" xiān shēng hé yǐ xìng jiào guǎ rén?" fàn jū yuē:" wěi wěi.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 yǒu jiàn, qín wáng fù qǐng, fàn jū yuē:" wěi wěi.
”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
" ruò shì zhě sān.
”若是者三。
qín wáng jì yuē:" xiān shēng bù xìng jiào guǎ rén hū?" fàn jū xiè yuē:" fēi gǎn rán yě.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
chén wén shǐ shí lǚ shàng zhī yù wén wáng yě, shēn wéi yú fù ér diào yú wèi yáng zhī bīn ěr.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
ruò shì zhě, jiāo shū yě.
若是者,交疏也。
yǐ yī shuō ér lì wèi tài shī, zài yǔ jù guī zhě, qí yán shēn yě.
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gù wén wáng guǒ shōu gōng yú lǚ shàng, zú shàn tiān xià ér shēn lì wèi dì wáng.
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
jí shǐ wén wáng shū lǚ wàng ér fú yǔ shēn yán, shì zhōu wú tiān zǐ zhī dé, ér wén wǔ wú yǔ chéng qí wáng yě.
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jīn chén, jī lǚ zhī chén yě, jiāo shū yú wáng, ér suǒ yuàn chén zhě, jiē kuāng jūn chén zhī shì, chù rén gǔ ròu zhī jiān.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
yuàn yǐ chén chén zhī lòu zhōng, ér wèi zhī wáng xīn yě, suǒ yǐ wáng sān wèn ér bú duì zhě shì yě.
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chén fēi yǒu suǒ wèi ér bù gǎn yán yě, zhī jīn rì yán zhī yú qián, ér míng rì fú zhū yú hòu, rán chén fú gǎn wèi yě.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dài wáng xìn xíng chén zhī yán, sǐ bù zú yǐ wéi chén huàn, wáng bù zú yǐ wéi chén yōu, qī shēn ér wèi lì, bèi fā ér wèi kuáng, bù zú yǐ wéi chén chǐ.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wǔ dì zhī shèng ér sǐ, sān wáng zhī rén ér sǐ, wǔ bó zhī xián ér sǐ, wū huò zhī lì ér sǐ, bēn yù zhī yǒng yān ér sǐ.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sǐ zhě, rén zhī suǒ bì bù miǎn yě.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chù bì rán zhī shì, kě yǐ shǎo yǒu bǔ yú qín, cǐ chén zhī suǒ dà yuàn yě, chén hé huàn hū? wǔ zǐ xū tuó zài ér chū zhāo guān, yè xíng ér zhòu fú, zhì yú líng shuǐ, wú yǐ ěr qí kǒu, zuò xíng pú fú, qǐ shí yú wú shì, zú xìng wú guó, hé lú wèi bà.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
shǐ chén dé jìn móu rú wǔ zǐ xū, jiā zhī yǐ yōu qiú, zhōng shēn bù fù jiàn, shì chén shuō zhī xíng yě, chén hé yōu hū? jī zǐ jiē yú, qī shēn ér wèi lì, bèi fā ér wèi kuáng, wú yì yú yīn chǔ.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
shǐ chén dé tóng háng yú jī zǐ jiē yú, qī shēn kě yǐ bǔ suǒ xián zhī zhǔ, shì chén zhī dà róng yě, chén yòu hé chǐ hū? chén zhī suǒ kǒng zhě, dú kǒng chén sǐ zhī hòu, tiān xià jiàn chén jìn zhōng ér shēn jué yě, shì yǐ dù kǒu guǒ zú, mò kěn jí qín ěr.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zú xià shàng wèi tài hòu zhī yán, xià huò jiān chén zhī tài, jū shēn gōng zhī zhōng, bù lí bǎo fù zhī shǒu, zhōng shēn àn huò, wú yǔ zhào jiān, dà zhě zōng miào miè fù, xiǎo zhě shēn yǐ gū wēi.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cǐ chén zhī suǒ kǒng ěr! ruò fú qióng rǔ zhī shì, sǐ wáng zhī huàn, chén fú gǎn wèi yě.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chén sǐ ér qín zhì, xián yú shēng yě.
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 qín wáng jì yuē:" xiān shēng shì hé yán yě! fū qín guó pì yuǎn, guǎ rén yú bù xiào, xiān shēng nǎi xìng zhì cǐ, cǐ tiān yǐ guǎ rén hùn xiān shēng, ér cún xiān wáng zhī miào yě.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
guǎ rén dé shòu mìng yú xiān shēng, cǐ tiān suǒ yǐ xìng xiān wáng ér bù qì qí gū yě.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xiān shēng nài hé ér yán ruò cǐ! shì wú dà xiǎo, shàng jí tài hòu, xià zhì dà chén, yuàn xiān shēng xī yǐ jiào guǎ rén, wú yí guǎ rén yě.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 fàn jū zài bài, qín wáng yì zài bài.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秦王亦再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