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羞黃綬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名羞黃綬系”全詩
游吳經萬里,吊屈向三湘。
水與荊巫接,山通鄢郢長。
名羞黃綬系,身是白眉郎。
獨結南枝恨,應思北雁行。
憂來沽楚酒,老鬢莫凝霜。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從弟貶袁州(一作皇甫冉詩,題作送從弟豫貶遠州)》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為什么成了流亡的客人,思念歸鄉卻未曾回。游歷吳國萬里,悲憤地向三湘流淚。江水與荊山相接,山嶺通向鄢郢長。名聲受到恥辱,身份變成了白眉郎。孤獨地結上南邊的思念之恨,應該思念北方飛過的雁群。憂愁時去沽喝楚國的酒,千萬別讓白發凝結成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送給他的弟弟,皇甫冉貶到遠州(袁州)的,表達了他對弟弟被貶的遺憾和惋惜之情。詩中通過描寫遙遠的地理地形和貶官后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和對弟弟的關切之情。詩的前兩句寫出了作者對弟弟貶官的不解和思念之情;接下來兩句以“吳”、“三湘”為線索,寫出了途經的地理背景,表達了作者游歷千里之遙的苦楚;接著兩句以“荊巫”、“鄢郢長”為線索,表達了貶官之后的命運坎坷和難逃遺憾;再接下來兩句寫出了弟弟遭受羞辱的身份和命運,以及作者對其的心痛;最后兩句寫出了作者自己的孤獨和對弟弟的思念,以及作者自己的憂愁和對未來的擔憂。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弟弟遭遇的痛惜和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名羞黃綬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óng dì biǎn yuán zhōu yī zuò huáng fǔ rǎn shī, tí zuò sòng cóng dì yù biǎn yuǎn zhōu
送從弟貶袁州(一作皇甫冉詩,題作送從弟豫貶遠州)
hé shì chéng qiān kè, sī guī bú jiàn xiāng.
何事成遷客,思歸不見鄉。
yóu wú jīng wàn lǐ, diào qū xiàng sān xiāng.
游吳經萬里,吊屈向三湘。
shuǐ yǔ jīng wū jiē, shān tōng yān yǐng zhǎng.
水與荊巫接,山通鄢郢長。
míng xiū huáng shòu xì, shēn shì bái méi láng.
名羞黃綬系,身是白眉郎。
dú jié nán zhī hèn, yīng sī běi yàn háng.
獨結南枝恨,應思北雁行。
yōu lái gū chǔ jiǔ, lǎo bìn mò níng shuāng.
憂來沽楚酒,老鬢莫凝霜。
“名羞黃綬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