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鯨澄碧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斬鯨澄碧海”全詩
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
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
昔去蘭縈翠,今來桂染芳。
云芝浮碎葉,冰鏡上朝光。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分類: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宴中山》李世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宴中山》是唐代皇帝李世民所作,描述了皇帝驅馬出征,征戰萬里,驅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的壯麗場面。詩中描繪了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等壯麗景象,表達了當時帝國的強盛和心曠神怡的感受。
中文譯文:
驅馬出遼陽,萬里轉旂常。
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
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
昔去蘭縈翠,今來桂染芳。
云芝浮碎葉,冰鏡上朝光。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詩意:
《宴中山》以雄偉壯麗的場面描繪了李世民帝國的強盛和帝王榮耀的情景。皇帝出征萬里之遙,面對敵人的六奇舉,錯綜復雜的八陣,展現了威武勇猛的軍隊;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描繪了豪邁壯觀的海戰和大自然的奇景。同時,詩中還對故鄉的美好回憶和現在的繁榮進行了對比,抒發了對帝國興盛的喜悅和自豪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為帝國之主的李世民的輝煌征戰和強盛宮廷,展示了一幅輝煌壯美的畫卷。李世民以雄壯的筆調描述了戰斗場面和壯麗的自然景色,展現了帝國的威武和壯美。詩人通過對故鄉和現時的對比,表達了對帝國興盛和繁榮的自豪之情。整首詩極富壯麗豪放的氣勢,展示了帝國統治者的威嚴和智略,同時注入了對和平繁榮的渴望。
“斬鯨澄碧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zhōng shān
宴中山
qū mǎ chū liáo yáng, wàn lǐ zhuǎn qí cháng.
驅馬出遼陽,萬里轉旂常。
duì dí liù qí jǔ, lín róng bā zhèn zhāng.
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
zhǎn jīng chéng bì hǎi, juǎn wù sǎo fú sāng.
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
xī qù lán yíng cuì, jīn lái guì rǎn fāng.
昔去蘭縈翠,今來桂染芳。
yún zhī fú suì yè, bīng jìng shàng cháo guāng.
云芝浮碎葉,冰鏡上朝光。
huí shǒu cháng ān dào, fāng huān yàn bǎi liáng.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斬鯨澄碧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