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然暮相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然暮相對”全詩
古木閉空山,蒼然暮相對。
林巒非一狀,水石有馀態。
密竹藏晦明,群峰爭向背。
峰峰帶落日,步步入青靄。
香氣空翠中,猿聲暮云外。
留連南臺客,想像西方內。
因逐溪水還,觀心兩無礙。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支公去已久,寂寞龍華會。
古木閉空山,蒼然暮相對。
林巒非一狀,水石有馀態。
密竹藏晦明,群峰爭向背。
峰峰帶落日,步步入青靄。
香氣空翠中,猿聲暮云外。
留連南臺客,想像西方內。
因逐溪水還,觀心兩無礙。
中文譯文:
陪著元侍御游玩支硎山寺
支公早已去,龍華會寂寞。
古樹封閉著空山,蒼涼的景象暮時相對。
山林與巒并非同一種風貌,水與石各有其特色。
茂密的竹子隱匿著微弱的光明,眾山峰爭相背向。
峰峰上都帶有落日的余暉,一步一步踏入青靄之中。
空氣中充滿著香氣和翠綠,猿猴的聲音從云外傳來。
留連于南臺的客人,想象著西方的內心世界。
因隨著溪水返回,觀察內心從而無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劉長卿的作品,描繪了一個與元侍御游玩支硎山寺的場景。詩人通過寫景來表達對自然美的欣賞和思考人生的感悟。
詩中的山和水是主要的景物,山有多種形態,水有多種狀態,它們相互襯托,形成了山水之間的對比和交融。古樹封閉著空山,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茂密的竹子和群峰相爭,使得山林的景色更加豐富多樣。而山峰上帶有落日的余暉,步步踏入青靄之中,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
詩中的香氣和猿聲增添了自然的韻味,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詩人在這片自然美景之中,沉思自己的內心世界,希望能夠在觀察自己的內心中達到無礙的境界。
這首詩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內心思考的追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詩人引導讀者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境界。整個詩篇流暢而有律動感,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展示了唐代詩人的風采。
“蒼然暮相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yuán shì yù yóu zhī xíng shān sì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zhī gōng qù yǐ jiǔ, jì mò lóng huá huì.
支公去已久,寂寞龍華會。
gǔ mù bì kōng shān, cāng rán mù xiāng duì.
古木閉空山,蒼然暮相對。
lín luán fēi yī zhuàng, shuǐ shí yǒu yú tài.
林巒非一狀,水石有馀態。
mì zhú cáng huì míng, qún fēng zhēng xiàng bèi.
密竹藏晦明,群峰爭向背。
fēng fēng dài luò rì, bù bù rù qīng ǎi.
峰峰帶落日,步步入青靄。
xiāng qì kōng cuì zhōng, yuán shēng mù yún wài.
香氣空翠中,猿聲暮云外。
liú lián nán tái kè, xiǎng xiàng xī fāng nèi.
留連南臺客,想像西方內。
yīn zhú xī shuǐ hái, guān xīn liǎng wú ài.
因逐溪水還,觀心兩無礙。
“蒼然暮相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