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全詩
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獲麟解翻譯及注釋
翻譯
麟是象征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么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圣人才現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認識麟。麟終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圣人在世能夠認得,那么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注釋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狀如鹿,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當作仁獸,作為吉祥的象征。
②靈:靈異,神奇之物。《禮記》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③昭昭:明白。
④《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到孔子根據魯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時,這才變為專名,就是六經之一的《春秋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史記》所謂《春秋》,實指《左傳》。《春秋》上有關于獲麟的記載。其實在《荀子》、《大戴禮記》、《史記》、《漢書》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飼養。
⑧恒有:常出現。
⑨類:相似。
⑩麋(mí):也叫“駝鹿”或“犴(hān)”。
?然則:既然如此。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果:確實,果然。
獲麟解賞析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治者所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一腔怨憤。
據《春秋》和《左傳》所寫: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鈕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為象征仁人和吉祥的動物。麒麟歷來被人們視作祥獸,而作者卻另辟蹊徑,認為其長相奇特,也可“謂之不詳”。他認為麒麟之所以被視作吉祥的象征,是因為出現在圣人在位的時候;如果它出現時沒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說它是不祥之物。
韓愈抓住“祥”與“不祥”、“知”與“不知”這兩對對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過程中通過這兩對詞語的轉換,抒發了自己的不平之鳴,表現了自我的自憐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緒。細咀此文,方能在含蓄與委婉的筆調中看到悲憤。作者意在說明如果沒有圣人當道,即便出現了像麒麟一般罕見的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說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圖,感慨卓有才學之士不為封建的統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怨憤。
作者由“祥”說入“不祥”,并以“不祥”立論,強調麒麟作為靈獸具有的象征意義遠大于本身,做足文章,反復辯論,乃有其寄托。作者抒發懷才不遇。不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滿二百字,而抑揚開合,變化轉折,似有長篇之勢。
文章雖短,曲折甚多.層層轉折,表意頗為含蓄委婉。幾反幾復之中。使論述的觀點更為明確、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變化。
獲麟解創作背景
公元前481年,魯人獵獲一麒麟而不識之,孔子為此反袂試面,同年,輟筆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復現東川。韓愈著文闡發己見。“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ò lín jiě
獲麟解
lín zhī wèi líng, zhāo zhāo yě.
麟之為靈,昭昭也。
yǒng yú shī, shū yú chūn qiū, zá chū yú zhuàn jì bǎi jiā zhī shū, suī fù rén xiǎo zi jiē zhī qí wèi xiáng yě.
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rán lín zhī wèi wù, bù chù yú jiā, bù héng yǒu yú tiān xià.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qí wèi xíng yě bù lèi, fēi ruò mǎ niú quǎn shǐ chái láng mí lù rán.
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rán zé suī yǒu lín, bù kě zhī qí wèi lín yě.
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jiǎo zhě wú zhī qí wèi niú, liè zhě wú zhī qí wèi mǎ, quǎn shǐ chái láng mí lù, wú zhī qí wèi quǎn shǐ chái láng mí lù.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
wéi lín yě, bù kě zhī.
惟麟也,不可知。
bù kě zhī, zé qí wèi zhī bù xiáng yě yì yí.
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suī rán, lín zhī chū, bì yǒu shèng rén zài hu wèi.
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lín wèi shèng rén chū yě.
麟為圣人出也。
shèng rén zhě, bì zhī lín, lín zhī guǒ bù wéi bù xiáng yě.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yòu yuē:" lín zhī suǒ yǐ wéi lín zhě, yǐ dé bù yǐ xíng.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 ruò lín zhī chū bù dài shèng rén, zé wèi zhī bù xiáng yě yì yí.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