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而寫人情之難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而寫人情之難言”出自宋代歐陽修的《梅圣俞詩集序》,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ér xiě rén qíng zhī nán yán,詩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而寫人情之難言”全詩

    《梅圣俞詩集序》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蓋愈窮則愈工。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于事業。
    其家宛陵,幼習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
    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
    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詩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
    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
    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
    廬陵歐陽修序。

    分類: 古文觀止序文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頭像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梅圣俞詩集序翻譯

      我聽到世人常說:詩人仕途暢達的少,困厄的多。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傳的詩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筆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愛到山頭水邊去放浪形骸,看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等事物,往往探究它們的奇特怪異之處,內心有著憂愁感慨憤激的郁積,這些情感化為詩興,即寄托在怨恨諷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婦的慨嘆,而寫出了人所難于言傳的感受來。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寫得工巧。如此說來,并非寫詩使人窮困潦倒,大概是窮困潦倒后才能寫出好詩來。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輕時由于蔭襲補為下級官吏,屢次考進士,總是遭到主考部門的壓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還要靠別人下聘書,去當人家的辦事員。郁積著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業上充分地表現出來。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等到長大,學習了六經仁義的學問,他寫出的文章簡古純正,不希求茍且取悅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然而當時人不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會向圣俞請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歡通過詩歌來發泄,因此他平時所寫的東西,其中詩歌就特別多。社會上已經知道他了,卻沒有人向朝廷推薦他。從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詩作,慨嘆地說:“二百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雖然對他了解很深,可還是沒有加以推薦。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寫出如《詩經》中雅、頌那樣的作品,來歌頌大宋的功業恩德,獻給宗廟,使他類似于商頌、周頌、魯頌等作者,難道不是很壯偉的嗎?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寫困厄者的詩歌,白白地在蟲魚之類上抒發窮苦愁悶的感嘆。社會上只喜愛他詩歌的工巧,卻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將要老死了,這難道不值得嘆息嗎?
      圣俞的詩很多,自己卻不收拾整理。他的內侄謝景初擔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選取他從洛陽到吳興這段時間的作品,編為十卷。我曾經酷愛圣俞的詩作,擔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興謝氏能為它分類編排,就為之作序并保存起來。
      從那以后過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師去世,我已痛哭著為他寫好了墓志銘,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先前所保存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為十五卷。啊,我對圣俞的詩歌已經評論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復。
      廬陵歐陽修序。

    梅圣俞詩集序窮而后工

      歐陽修這篇序文之所以歷來受人推重,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窮而后工”的創作思想。吳楚材等在《古文觀止》中說:“‘窮而后工’四字,是歐公獨創之言,實為千古不易之論。”歐陽修的“窮而后工”說,與司馬遷的“發憤而作”說和韓愈的“不平則鳴”說,一脈相承,共同發揮著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學創作本原論。

      “發憤而作”之語,源于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他認為《周易》、《春秋》、《離騷》、《國語》、《孫子兵法》、《呂覽》、《詩經》等,“大抵賢圣發憤而所為作也”,這是對《屈原·抽思》中“發憤以抒情”的繼承和發展。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中,對這一思想闡發得較簡明:“古之圣賢,不憤則不作矣。不憤而作,譬如不寒而顫,不病而呻吟也,雖作何觀乎!《水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蒲松齡也稱自己的作品《聊齋志異》為“孤憤之書”。由此可見,“發憤而作”是中國文論的一個傳統思想。

      “不平則鳴”之說,語出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韓愈的這一“不得其平則鳴”,是對司馬遷“發憤之所為作”的進一步發揮,對后世影響頗大。賀貽孫在《水田居遺書》文集卷三《詩余自序》中說:“風雅諸什,自今誦之以為和平,若在作者之旨,其初皆不平也!若使平焉,美刺諷誡何由生,而興、觀、群、怨何由起哉?”王國維《人間詞話》亦云:“古詩云:‘誰能思不歌,誰能饑不食?’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由此可見,“不平則鳴”也是中國傳統文論的一個重要思想。

      歐陽修的《梅圣俞詩集序》第一段,主要從三個層面闡發了“窮而后工”的創作思想:一是認為“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這里的“窮”,指的是仕途坎坷、人生困厄。坎坷出詩人,困厄出詩人,從概率上看確實如此。二是強調“內有優思感憤之郁積”方能發而為詩。因為“窮”,才能感受真切、思悟深沉、感情激烈,這是文學創作必備的動力和源泉。三是肯定“愈窮則愈工”。工者,好也,美也。這讓人想起了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將以上三個層面聯系起來看,那就是“窮”則“郁積”深厚、“優憤”強烈,故發而多能成為“愈工”的好詩。這是符合認識論、實踐論、創作論的基本原理的。

      從側重點上看,“發憤而作”說強調創作需有一種強烈的激情,“不平則鳴”說強調這激情來之于心中的不平之氣,而“窮而后工”說則強調這激情、這不平是源之于人生的窮困郁積。其實這三說在精神實質上是一致的,它們相互補充,相互發揮,共同建構了一個關于文學創作本源論的系統學說。文學創作,特別是詩歌創作的動力和源泉是什么?這三說都是聚焦于創作主體的內在積累和情感。胸中有,筆下才能有,這是必然。但這三者也沒有排斥客觀現實的本源意義:“憤”何以生?“不平”從何而來?特別是歐陽修強調“窮”,就把“憤”、“不平”與社會人生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了。所以說,以“發憤而作”、“不平則鳴”、“窮而后工”三說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學創作本源論,是一個既抓住要領、又相當全面的學說,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發揚。

    梅圣俞詩集序藝術特色

      1.以“窮而后工”旨意統領全文。文章一開頭就從理論上闡發“窮而后工”的創作思想,從而形成一個高屋建瓴的主旨,并始終扣住“窮”、“工”二字,將序中應有的其他內容都貫穿起來,這是頗具匠心的。第二段寫梅圣俞的生平和創作,寫生平著眼“窮”,寫創作著眼“工”,因窮而后工,可謂首段說理的實例演繹。第三、四段雖然是寫詩集的成書過程,但其間處處流露著作者對梅圣俞其人其詩的愛重,可以看作是對梅詩之工的側面襯托。其中有贊美,有喟嘆:贊美的指向還是其詩之“工”,喟嘆的指向還是其人之“窮”。而且作者行文的好處在于:雖欲緊扣“窮工”,卻并不急切、黏滯;雖是寫成書過程,卻又總是不忘記“窮工”。這就是不即不離、從容不迫的大家手筆。

      2.行文起伏跌宕,長于變化。這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說理先設對立面。作者本可一上來就正面展開對“窮而后工”的論說,但那樣就會過于平板。于是作者第一句就揭出“詩人少達而多窮”的世俗流行觀點,然后通過辨析這一觀點的不確切,順勢展開論說,從而很自然地得出“窮而后工”、“愈窮愈工”的結論。二是多角度多手法地證明論點。為了突出梅詩之“工”,作者先說他自幼出語驚人,這是鋪墊手法;次說他的文章“簡古純粹”,但人們卻只知其詩,這是以文之美來襯托詩之工;再說“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這是借公眾的推崇來贊揚梅詩之工;接著又寫到王文康公對梅詩的贊嘆,這是借名人名言來旁證;最后還通過作者自己對梅詩的熱愛來側面烘托梅詩之工。三是虛實并舉,大起大落寫感慨。文章在寫完梅詩之工后,有感而發,順勢而帶出感慨。為了充分表達這感慨,作者先通過虛設,寫其若能“幸得用于朝廷”,則必將功德宏偉,這是大起大揚;后文突轉,通過實寫,嘆其終不得志,久而將老,令人悲從中來,這是大抑大落。一虛一實,一起一落,不僅正反對舉,事理昭彰,而且情致跌宕,感人備至。

    梅圣俞詩集序寫作背景

      北宋詩人梅堯臣(字圣俞)一生頗不得意。詩作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風格平淡樸實,有矯正宋初靡麗傾向之意,對宋代詩風的轉變有倡導和力行之功,甚受陸游等人的推重。在理論上,他注重詩的政治內容,并認為寫詩須“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這一審美創造思想對后世影響頗大。他為梅堯臣的詩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堯臣在矯正宋初浮艷詩風方面的功績,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揚自己“窮而后工”的文學主張。

    梅圣俞詩集序層次結構

      全文四段,第一段是從理論上闡發“窮而后工”的文學創作理論。先從辨析“詩人少達而多窮”的世俗觀點人手;接著闡明:凡“傳世”之詩,皆仕途窮困者長期積優感憤、然后興于怨刺的產物;最后順勢得出結論;窮而后工。

      第二段寫梅堯臣其人、其詩。分三層:首層述其生平,突出一個“窮”字;第二層評其詩文,突出一個“工”字;第三層感嘆其懷才而不得用于世,將老,可悲,這悲的底蘊還是“窮”和“工”。可以說,這第二段是以梅堯臣為例,用事實證明了“窮而后工”的道理。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交待梅堯臣詩集的搜集、整理、編次、作序過程。這是‘“序”應有的內容。從中亦可看出歐陽修對梅堯臣其人、其詩的愛重,從側面烘托梅詩之工。

      作為一本詩集的序言。本文體現了“序”這一文體的應有內容要素:一是應交待成書的基本情況。文章的三、四段完成了這一任務。二是介紹作者及該書有關的思想、創作情況,述評其著作的主要特點。這是作序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故而本文的第二段用了較多的筆墨。三是要有作序者的主導思想,而且這主導思想要與該書及其作者密切相關,從而形成融貫全序乃至全書的靈魂。本文一開頭就闡發的“窮而后工”思想,就起到了這一靈魂的作用。

    “而寫人情之難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i shèng yú shī jí xù
    梅圣俞詩集序

    yǔ wén shì wèi shī rén shǎo dá ér duō qióng, fū qǐ rán zāi? gài shì suǒ chuán shī zhě, duō chū yú gǔ qióng rén zhī cí yě.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fán shì zhī yùn qí suǒ yǒu, ér bù dé shī yú shì zhě, duō xǐ zì fàng yú shān diān shuǐ yá zhī wài, jiàn chóng yú cǎo mù fēng yún niǎo shòu zhī zhuàng lèi, wǎng wǎng tàn qí qí guài, nèi yǒu yōu sī gǎn fèn zhī yù jī, qí xìng yú yuàn cì, yǐ dào jī chén guǎ fù zhī suǒ tàn, ér xiě rén qíng zhī nán yán.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gài yù qióng zé yù gōng.
    蓋愈窮則愈工。
    rán zé fēi shī zhī néng qióng rén, dài qióng zhě ér hòu gōng yě.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yǔ yǒu méi shèng yú, shǎo yǐ yīn bǔ wèi lì, lèi jǔ jìn shì, zhé yì yú yǒu sī, kùn yú zhōu xiàn, fán shí yú nián.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
    nián jīn wǔ shí, yóu cóng pì shū, wéi rén zhī zuǒ, yù qí suǒ xù, bù dé fèn jiàn yú shì yè.
    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于事業。
    qí jiā wǎn líng, yòu xí yú shī, zì wèi tóng zǐ, chū yǔ yǐ jīng qí zhǎng lǎo.
    其家宛陵,幼習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
    jì zhǎng, xué hū liù jīng rén yì zhī shuō, qí wéi wén zhāng, jiǎn gǔ chún cuì, bù qiú gǒu shuō yú shì.
    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
    shì zhī rén tú zhī qí shī ér yǐ.
    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
    rán shí wú xián yú, yǔ shī zhě bì qiú zhī shèng yú shèng yú yì zì yǐ qí bù dé zhì zhě, lè yú shī ér fā zhī, gù qí píng shēng suǒ zuò, yú shī yóu duō.
    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詩尤多。
    shì jì zhī zhī yǐ, ér wèi yǒu jiàn yú shàng zhě.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
    xī wáng wén kāng gōng cháng jiàn ér tàn yuē:" èr bǎi nián wú cǐ zuò yǐ!" suī zhī zhī shēn, yì bù guǒ jiàn yě.
    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
    ruò shǐ qí xìng de yòng yú cháo tíng, zuò wéi yǎ sòng, yǐ gē yǒng dà sòng zhī gōng dé, jiàn zhī qīng miào, ér zhuī shāng zhōu lǔ sòng zhī zuò zhě, qǐ bù wěi yú! nài hé shǐ qí lǎo bù dé zhì, ér wèi qióng zhě zhī shī, nǎi tú fā yú chóng yú wù lèi, jī chóu gǎn tàn zhī yán.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
    shì tú xǐ qí gōng, bù zhī qí qióng zhī jiǔ ér jiāng lǎo yě! kě bù xī zāi! shèng yú shī jì duō, bù zì shōu shí.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
    qí qī zhī xiōng zi xiè jǐng chū, jù qí duō ér yì shī yě, qǔ qí zì luò yáng zhì yú wú xīng yǐ lái suǒ zuò, cì wèi shí juǎn.
    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
    yǔ cháng shì shèng yú shī, ér huàn bù néng jǐn dé zhī, jù xǐ xiè shì zhī néng lèi cì yě, zhé xù ér cáng zhī.
    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qí hòu shí wǔ nián, shèng yú yǐ jí zú yú jīng shī, yú jì kū ér míng zhī, yīn suǒ yú qí jiā, dé qí yí gǎo qiān yú piān, bìng jiù suǒ cáng, duō qí yóu zhě liù bǎi qī shí qī piān, wèi yī shí wǔ juǎn.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
    wū hū! wú yú shèng yú shī lùn zhī xiáng yǐ, gù bù fù yún.
    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
    lú líng ōu yáng xiū xù.
    廬陵歐陽修序。

    “而寫人情之難言”平仄韻腳

    拼音:ér xiě rén qíng zhī nán yán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而寫人情之難言”的相關詩句

    “而寫人情之難言”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而寫人情之難言”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而寫人情之難言”出自歐陽修的 《梅圣俞詩集序》,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