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竊謂人臣之納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竊謂人臣之納忠”出自宋代蘇軾的《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qiè wèi rén chén zhī nà zhōng,詩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竊謂人臣之納忠”全詩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
    圣明天縱,學問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
    若已經效于世間,不必皆從于己出。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
    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但其不幸,仕不遇時。
    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
    至于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
    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
    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贄議論。
    但使圣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
    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
    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
    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
    但圣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
    如贄之論,開卷了然。
    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鑒。
    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
    必能發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歲月。
    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分類: 古文觀止奏議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頭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翻譯及注釋

    翻譯
      臣等依憑空虛淺薄的才學,在翰林院侍講、侍讀的職位上充個數目。皇上的聰明睿智是上天賦予的,學問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學有限,然而圣賢之道沒有窮盡,心中雖然想表述清楚可口頭上表達不出來,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慚愧,不知道該怎么辦。

      臣等認為作為臣子向皇帝進獻忠誠,就像醫生對準病癥去用藥一樣,藥雖然經醫生之手傳過去,但藥方多是從古人那里留下來的。如果藥方在世間證明確實很靈驗,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醫生自己創造出來才用。

      臣等聽說唐德宗時的宰相陸贄,才能本來就是帝王的輔佐,學問足可成為帝王的老師。他的議論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語從不偏離圣賢的道德規范。才能與西漢的張良(張良字子房)齊肩而文才卻要勝過他,議論的才能像西漢的賈誼而方法卻不粗疏。上可以糾正皇帝想法上的錯誤,下能夠貫通天下人的心志。三代也只他一人罷了。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沒能趕上良好的時機。唐德宗以嚴厲刻薄為能事,陸贄就以忠誠敦厚去規諫;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對人,陸贄就以推心置腹去勸說;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陸贄則認為消除戰事是當時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斂聚財物,陸贄則認為散財于民最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見的方法,整治邊防、駕馭將帥的策略,歸罪于自身以收攏人心,改正過錯以順應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禍患,珍惜爵位、寶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這類合理的建議,很難列舉完。陸贄真可以說是進獻了苦口的良藥,去診治危害身體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陸贄的進言去實行,那么貞觀之治的盛況便會再一次出現。

      臣等每次從皇帝聽講的西閣退出,都私下相互議論,認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歡陸贄的議論。只要使像您這樣的圣明天子和像陸贄那樣的賢能大臣意見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賢臣處于同一時代一樣了。當初馮唐高度贊揚戰國時廉頗、李牧的賢能,漢文帝則為不能使用他們而深深嘆息;魏相陳述了西漢晁錯、董仲舒等應對當時皇帝的言語,漢宣帝就按這些言語施政而成就了漢室中興的業績。如果陛下能自己尋求老師,就不如從近一點的唐朝選取陸贄。再說那《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史記》、《漢書》、《后漢書》三部史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沒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這些史籍所闡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國家。然而《六經》當中的圣賢言論精深奧秘,而史書、子書中存留的圣賢學說卻頗不完整,猶如高山大海那樣崇高深遠,很難從中選擇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廣運用的東西。而陸贄的議論,一打開書本就非常明了清楚,匯聚了古往今來的學說精華,確實是國家治亂的一面鏡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進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對,重新抄好進呈給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邊,就像親眼見到陸贄之面一樣;反復熟讀它,就像和陸贄當面談話一樣。這樣,一定能啟發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資,在不長的時間內就能成就強盛國家的功業。臣等說不盡愚陋的心意,請陛下決定是否采用。

    注釋
    (1)備員:湊數。講讀:指侍講、侍讀,官名。
    (2)逮:到,及。
    (3)陸贄:任翰林學士、宰相,后受讒被貶,著有《翰苑集》,亦名《陸宣公奏議》。唐德宗時,宰相陸贄為政清廉,從來不收受任何饋贈。在與地方藩鎮官員的交往中更是從不言利,分外之財分毫不取。陸贄的母親去世,在3年的丁憂期間,各地藩鎮都紛紛贈送厚禮,數量達幾百份,可他硬是一份沒收。對此,一些想通過送禮巴結他這位朝中重臣的地方官員便老大不滿,埋怨他不近人情。這種聲音傳到德宗的耳朵里,德宗也覺得陸贄“清慎太過”,便私下里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意思是說,過于清慎廉潔,拒絕地方各級官員的饋贈,恐怕有些過分。可以不收受貴重物品,接受點兒諸如馬鞭、靴鞋之類的小禮物總還是可以的。然而,陸贄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并一針見血地指出:“傷風害禮,莫甚于私;暴物殘人,莫大于賂。”此后,陸贄依舊保持清廉的節操,始終不渝。
    (4)名器:《左傳》:“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賞賜不可濫。
    (5)頗:廉頗。牧:李牧。均為戰國時名將。
    (6)太息:出聲長嘆。
    (7)晁:晁錯。董:董仲舒。均為西漢時思想家。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賞析

      陸贄為唐德宗時宰相,著名政論家。他的奏議往往切中時弊,為后世所推崇。該文寫于宋哲宗即位不久。當時舊黨上臺,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呂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舊黨之爭依然激烈,國無寧日。蘇軾進此札子,乞校正陸贄奏議,并建議哲宗反復熟讀,從中得到治國的啟發。文章寫得娓娓動聽,很有說服力。如“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但使圣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都非常切合作者、陸贄、宋哲宗之間的關系。文章認為,陸贄的札子雖當世不為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經效于世間”的良藥,為“治亂之龜鑒”,若為哲宗熟讀,“必能發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歲月”。文章寫得真切動人。

    “竊謂人臣之納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jiào zhèng lù zhì zòu yì jìn yù zhá zi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chén děng wěi yǐ kōng shū, bèi yuán jiǎng dú.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
    shèng míng tiān zòng, xué wèn rì xīn.
    圣明天縱,學問日新。
    chén děng cái yǒu xiàn ér dào wú qióng, xīn yù yán ér kǒu bù dǎi, yǐ cǐ zì kuì, mò zhī suǒ wéi.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qiè wèi rén chén zhī nà zhōng, pì rú yī zhě zhī yòng yào, yào suī jìn yú yī shǒu, fāng duō chuán yú gǔ rén.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
    ruò yǐ jīng xiào yú shì jiān, bù bì jiē cóng yú jǐ chū.
    若已經效于世間,不必皆從于己出。
    fú jiàn táng zǎi xiàng lù zhì, cái běn wáng zuǒ, xué wèi dì shī.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
    lùn shēn qiè yú shì qíng, yán bù lí yú dào dé.
    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
    zhì rú zǐ fáng ér wén zé guò, biàn rú jiǎ yì ér shù bù shū, shàng yǐ gé jūn xīn zhī fēi, xià yǐ tōng tiān xià zhī zhì.
    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dàn qí bù xìng, shì bù yù shí.
    但其不幸,仕不遇時。
    dé zōng yǐ kē kè wèi néng, ér zhì jiàn zhī yǐ zhōng hòu dé zōng yǐ cāi yí wèi shù, ér zhì quàn zhī yǐ tuī chéng dé zōng hǎo yòng bīng, ér zhì yǐ xiāo bīng wèi xiān dé zōng hǎo jù cái, ér zhì yǐ sàn cái wèi jí.
    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
    zhì yú yòng rén tīng yán zhī fǎ, zhì biān yù jiāng zhī fāng, zuì jǐ yǐ shōu rén xīn, gǎi guò yǐ yìng tiān dào, qù xiǎo rén yǐ chú mín huàn, xī míng qì yǐ dài yǒu gōng, rú cǐ zhī liú, wèi yì xī shǔ.
    至于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
    kě wèi jìn kǔ kǒu zhī lè shí, zhēn hài shēn zhī gāo huāng.
    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
    shǐ dé zōng jǐn yòng qí yán, zé zhēn guān kě dé ér fù.
    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chén děng měi tuì zì xī gé, jí sī xiāng gào yán, yǐ bì xià shèng míng, bì xǐ zhì yì lùn.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贄議論。
    dàn shǐ shèng xián zhī xiāng qì, jí rú chén zhǔ zhī tóng shí.
    但使圣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
    xī féng táng lùn pō mù zhī xián, zé hàn wén wèi zhī tài xī wèi xiāng tiáo dǒng zhī duì, zé xiào xuān yǐ zhì zhōng xīng.
    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
    ruò bì xià néng zì dé shī, mò ruò jìn qǔ zhū zhì.
    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
    fū liù jīng sān shǐ, zhū zǐ bǎi jiā, fēi wú kě guān, jiē zú wèi zhì.
    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
    dàn shèng yán yōu yuǎn, mò xué zhī lí, pì rú shān hǎi zhī chóng shēn, nán yǐ yī èr ér tuī zé.
    但圣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
    rú zhì zhī lùn, kāi juàn liǎo rán.
    如贄之論,開卷了然。
    jù gǔ jīn zhī jīng yīng, shí zhì luàn zhī guī jiàn.
    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鑒。
    chén děng yù qǔ qí zòu yì, shāo jiā jiào zhèng, shàn xiě jìn chéng.
    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
    yuàn bì xià zhì zhī zuò yú, rú jiàn zhì miàn, fǎn fù shú dú, rú yǔ zhì yán.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
    bì néng fā shèng xìng zhī gāo míng, chéng zhì gōng yú suì yuè.
    必能發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歲月。
    chén děng bù shèng qū qū zhī yì, qǔ jìn zhǐ.
    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竊謂人臣之納忠”平仄韻腳

    拼音:qiè wèi rén chén zhī nà zh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竊謂人臣之納忠”的相關詩句

    “竊謂人臣之納忠”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竊謂人臣之納忠”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竊謂人臣之納忠”出自蘇軾的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