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全詩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獲逞。
揚仁化于宇內兮,盡肅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于東王。
《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云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云天亙其既立兮,家愿得乎雙逞。
揚仁化于宇宙兮,盡肅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于東皇。
御龍旗以遨游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三國演義》版
分類: 詠物
作者簡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銅雀臺賦翻譯及注釋
翻譯
跟隨丞相,游春觀景,登上了銅雀臺,歡娛之情油然而生。
仰臉望天,天空顯得無比開闊,低頭看地,地上記載著丞相的偉績.
這真是個雄偉而高大的建筑,兩邊的高臺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麗的飛閣高接云天,遠遠地連著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彎流長,亦可看到座座花園郁郁青青。
(在這里)左右還有另兩座高臺,臺上有龍鳳的金玉雕像。①
而東西兩側又有兩座高橋,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這里)低頭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壯麗之美,抬頭則見云霞的輕慢浮動之美。
(于高臺上)喜悅于眾多才子的爭相薈萃,好似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得太公望。②
(如此得意之下)仰頭享受春風的溫暖輕柔,聞聽春季百鳥那宛如幼嬰哭泣般的嚶嚶鳴叫。
直達天云的高臺既然都已經立起來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實現!
對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們對京都倍加恭敬。
這樣還要說只有齊恒公和晉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這種人豈明白到底何為圣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這樣已經很好了!恩惠和恩澤已經遠揚于天下了!
這般成功地輔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順天地的規律而行,其輝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這般人物)應該永遠尊貴而沒有終止的一天,其地位會和東皇太一般,其年歲也會和東皇太一一樣長壽③
(他會)拿著龍旗遨游天地,駕著鸞車周游瀏覽。
其恩德廣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來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這臺子永遠牢固,快樂的心情永遠都不會結束。
注釋
①龍鳳的金玉雕像:原文里的玉龍與金鳳指的是銅雀臺旁邊的另兩座高臺,一為冰井臺,一為金鳳臺,曹植謂之玉龍與金鳳。
②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得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傳聞周文王夢見奇像,譯夢為“虎生雙翼為飛熊,必有貴人相助”,后來果然有姜太公相助。曹植此說是指家父必有貴人相助,得以成大業。
③東皇太一:是漢代人崇敬的太陽神,是《九歌》中最高天神,人首鳥身。
銅雀臺賦創作背景
建安十五年,曹操擊敗袁紹及其三子,并北征烏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鄴建都,于漳河畔大興土木修建銅雀臺,高十丈,分三臺,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然后曹植做出這部作品。
曹操聽后大為贊賞,封其為平原侯,并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于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
“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què tái fù
銅雀臺賦
cóng míng hòu ér xī yóu xī, dēng céng tái yǐ yú qíng.
從明后而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
jiàn tài fǔ zhī guǎng kāi xī, guān shèng dé zhī suǒ yíng.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
jiàn gāo mén zhī cuó é xī, fú shuāng quē hū tài qīng.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lì zhōng tiān zhī huá guān xī, lián fēi gé hū xī chéng.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lín zhāng shuǐ zhī cháng liú xī, wàng yuán guǒ zhī zī róng.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yǎng chūn fēng zhī hé mù xī, tīng bǎi niǎo zhī bēi míng.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tiān yún yuán qí jì lì xī, jiā yuàn dé ér huò chěng.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獲逞。
yáng rén huà yú yǔ nèi xī, jǐn sù gōng yú shàng jīng.
揚仁化于宇內兮,盡肅恭于上京。
wéi huán wén zhī wèi shèng xī, qǐ zú fāng hū shèng míng!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
xiū yǐ měi yǐ! huì zé yuǎn yáng.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yì zuǒ wǒ huáng jiā xī, níng bǐ sì fāng.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tóng tiān dì zhī guī liàng xī, qí rì yuè zhī huī guāng.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yǒng guì zūn ér wú jí xī, děng nián shòu yú dōng wáng.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于東王。
sān guó zhì bǎn cóng míng hòu yǐ xī yóu xī, dēng céng tái yǐ yú qíng.
《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
jiàn tài fǔ zhī guǎng kāi xī, guān shèng dé zhī suǒ yíng.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
jiàn gāo mén zhī cuó é xī, fú shuāng quē hū tài qīng.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lì zhōng tiān zhī huá guān xī, lián fēi gé hū xī chéng.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lín zhāng shuǐ zhī cháng liú xī, wàng yuán guǒ zhī zī róng.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lì shuāng tái yú zuǒ yòu xī, yǒu yù lóng yǔ jīn fèng.
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lǎn èr qiáo yú dōng nán xī, lè zhāo xī zhī yǔ gòng.
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fǔ huáng dōu zhī hóng lì xī, kàn yún xiá zhī fú dòng.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云霞之浮動。
xīn qún cái zhī lái cuì xī, xié fēi xióng zhī jí mèng.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yǎng chūn fēng zhī hé mù xī, tīng bǎi niǎo zhī bēi míng.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yún tiān gèn qí jì lì xī, jiā yuàn dé hū shuāng chěng.
云天亙其既立兮,家愿得乎雙逞。
yáng rén huà yú yǔ zhòu xī, jǐn sù gōng yú shàng jīng.
揚仁化于宇宙兮,盡肅恭于上京。
wéi huán wén zhī wèi shèng xī, qǐ zú fāng hū shèng míng?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
xiū yǐ měi yǐ! huì zé yuǎn yáng.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yì zuǒ wǒ huáng jiā xī, níng bǐ sì fāng.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tóng tiān dì zhī guī liàng xī, qí rì yuè zhī huī guāng.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yǒng guì zūn ér wú jí xī, děng jūn shòu yú dōng huáng.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于東皇。
yù lóng qí yǐ áo yóu xī, huí luán jià ér zhōu zhāng.
御龍旗以遨游兮,回鸞駕而周章。
ēn huà jí hū sì hǎi xī, jiā wù fù ér mín kāng.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yuàn sī tái zhī yǒng gù xī, lè zhōng gǔ ér wèi yāng! sān guó yǎn yì bǎn
愿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三國演義》版
“三國志版從明后以嬉游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