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津風以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津風以寒”全詩
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
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
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
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
芝為車,龍為馬,覽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上陵翻譯及注釋
翻譯
登上諸陵但見景色何其美好,從陵上下來到達水邊,水邊的風何其清爽。問仙人從哪里來,仙人回答說他來自水中央。仙人出現時所乘的船極其豪華,桂木造成船,連系船用的繩索都是用青絲做成的。劃船的船槳是用木蘭做的,有黃金涂飾其間。這時,只見水面上鳳凰出現,眾鳥隨從,出現于山林中,望去只見山林忽開忽合,連日月的光芒也被眾鳥所遮蔽。甘甜的泉水,光澤熠熠。我不禁想象神的車蓋形似靈芝,駕著龍,在天地間遨游。甘露二年,銅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來飲于此泉中,人們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壽。
注釋
①上陵何美美:登上上陵但見景色何其美好。
②下津:指從陵上下來到達水邊。
③客:指仙人。
④笮(zuó):竹子做的繩索,西南少數民族用以渡河。這里指維系船的繩索。
⑤木蘭:樹木名。
⑥棹:劃船的工具。
⑦錯:涂飾。
⑧醴(lǐ)泉:甘甜的泉水。古人以為是祥瑞。
⑨蔚蔚:茂盛的樣子。
⑩甘露:漢宣帝年號。芝生銅池中:古人以生出芝草為吉祥之兆。
上陵賞析
漢章帝元和中,有宗廟食舉六曲,加《重來》、《上陵》二曲,為《上陵》食舉。這是漢宣帝時歌頌所謂祥瑞的詩。“上陵”即登上漢朝諸帝的陵墓。據史書記載,漢宣帝在即位前曾多次遨游諸陵間。此詩寫到了神仙的出現及各種祥瑞之物的到來。
“上陵”即“上林”,為漢代天子的著名游獵之苑。司馬相如《上林賦》,曾以“終始灞浐,出入涇渭”、“蕩蕩乎八川分流”,鋪陳過它周圍三百里的蒼莽壯闊;以“奔星更于閨闥,宛虹扡于楯軒”,夸飾過它離宮七十余所的峻高富麗。但《上陵》歌的主意,卻不在夸陳上林苑的“巨麗”,而是唱嘆仙人降賜祥瑞的奇跡。開篇兩句是贊美式的寫景:“上陵何美美”,嘆上林樹木的蓊郁繁美;“下津風以寒”,敘苑中水津的涼風澹蕩——正是“仙”客出現前的清奇之境。林木幽幽,風聲颯然,衣袂飄飄的仙客突然現身,不能不令人驚異。“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前句問得驚訝,表現仙客之現莫知其來的飄忽無蹤;后句答得微妙,他竟來自煙水迷離的水中,簡直難以置信!但在仙客口中,卻只發為淡淡一語,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其遙指水天、莞爾微笑的悠閑之態,愈加令人意外而驚喜。
仙客不僅來得神奇,其乘舟也格外芳潔富麗:“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笮(zuó):系船的竹索。桂舟蘭棹,芬芳雅潔,映襯仙人的清風廣袖,正給人以“似不從人間來”的縹緲之感。它不禁令人想起,屈原筆下的湘水之神,駕馭桂木龍舟,在洞庭湖上凌波飛駛的景象。但青絲為笮、黃金飾棹,似又與仙人的身份不甚相應,倒是顯出了一種錯金繡銀的世俗富貴氣。但漢人企慕的神仙生活,本就是世俗生活的延續和保存,反射出一種積極的對世間生活的全面關注和肯定。這與后世描述的洞中枯坐、鄙棄富貴的仙人,頗有異趣。此歌歌詠的上林仙客,顯露的正是漢人企羨的特點。不過,他畢竟是“仙”,故其隨從也世不多見:“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赤鴻、白雁,世所稀聞。它們的出現,往往被古人視為上天降賜的祥瑞,預兆著天下的太平。當年漢武帝“行幸東海,獲赤雁”,就欣喜異常,還特為作了首《朱雁》之歌。漢宣帝元康、神爵年間,這類五彩神鳥,曾成千上萬降集于京師宮殿及上林苑。人們以為這都是神仙降賜的好兆,喜得宣帝屢次下詔“大赦天下”、賞賜臣下爵祿或牛酒。這四句運用長短錯綜的雜言,描述鴻雁群隨,翅翼忽張忽合,翔舞山林之間,以至遮蔽日月的景象,奇異動人,令人有身臨其境、眼目撩亂之感。神奇的還不止于此:“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正當鴻雁翔集之際,山林間突又涌出一股股泉水,清亮閃光、汩汩不絕,而且甜美可口,則不是人間凡水所可比擬。隨著上林之“仙”降臨而出現的,正是如此應接不暇的奇跡。全詩歌詠至此,仿佛有天花亂墜于字行之間。
“芝為車,龍為馬”以下,歌詠仙人的離去。詩中說:人們還沉浸在對種種仙瑞的欣喜若狂之中,仙人卻冉冉升天、飄忽而去了。他來的時候,乘的是蘭棹桂舟,浮現在煙水迷茫之間;離去時則又身登金芝、駕馭龍馬,消失在青天白云之上。此刻海天青青,仙人已渺無影蹤。他究竟去向了哪里?大概是到四海之外去覽觀遨游了吧?這四句全為三言短句,抒寫仙人離去景象輕疾飄忽,留下了一種情系云天、綿綿無盡的意韻。歌中敘仙人以“金芝”為車,堪稱奇思。不過這想象也有現實依據:據說公元前62年(宣帝元康四年),曾有“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檐下承水之槽)中”,被視為仙人降臨的瑞兆。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又有“鳳皇、甘露降集京師”。金芝本產于“名山之陰、金石之間”,附近的水飲之可“壽千年”(葛洪《抱樸子》),而今卻生于檐下銅池,確是奇跡。人們由此發生仙人以芝為車降臨宮殿的聯想,也正在情理之中。至于“甘露”,乃“神露之精”,其味甘甜,飲之亦可長壽登仙。武帝當年為了獲得它,曾“以銅作承露盤,高二十七丈”,“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三輔故事》)。而今亦降集京師,實為可喜可賀。此歌最后“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四句,說的就是這類奇事。字里行間,蕩漾著人們對仙人降臨,賜飲金芝、甘露,以延年益壽的希冀和喜悅之情。
“下津風以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líng
上陵
shàng líng hé měi měi, xià jīn fēng yǐ hán.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
wèn kè cóng hé lái, yán cóng shuǐ zhōng yāng.
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
guì shù wèi jūn chuán, qīng sī wèi jūn zé, mù lán wèi jūn zhào, huáng jīn cuò qí jiān.
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
cāng hǎi zhī què chì chì hóng, bái yàn suí.
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
shān lín zhà kāi zhà hé, céng bù zhī rì yuè míng.
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lǐ quán zhī shuǐ, guāng zé hé yù yù.
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
zhī wèi chē, lóng wèi mǎ, lǎn áo yóu, sì hǎi wài.
芝為車,龍為馬,覽遨游,四海外。
gān lù chū èr nián, zhī shēng tóng chí zhōng, xiān rén xià lái yǐn, yán shòu qiān wàn suì.
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下津風以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