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南詛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趙勝南詛楚”全詩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作者簡介(張華)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隋書·經籍志》有《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張茂先集》。張華雅愛書籍,精通目錄學,曾與荀勖等人依照劉向《別錄》整理典籍。《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得書帖》及行書《聞時帖》。
游俠篇翻譯及注釋
翻譯
風度翩翩的戰國四公子,在那個戰亂的時代成就了自己的賢達之名。那時龍爭虎斗,戰國七雄相互抗衡。但他們之所以成就自己的萬古美名,多是依靠他們招徠的門下食客。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說服了楚王,楚國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經游說秦王,才使楚國太子得以還楚。游俠之士真是賢明,但他們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則與那些游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為師。
注釋
①四公子:指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②七國:指戰國七雄。
③縱橫:指無拘無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④“孟嘗”兩句:指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
⑤“信陵”兩句:指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
⑥趙勝:即平原君。
⑦詛:以福禍之言在神前相約定。
⑧黃歇:指春申君。
⑨荊:楚國別名。
⑩老、彭:老子、彭祖。
游俠篇簡析
張華的詩風表現了由魏到晉的過渡。他的《游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詩中贊賞游俠之士和戰國四公子的賢明。“趙勝南詛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xiá piān
游俠篇
piān piān sì gōng zǐ, zhuó shì chēng xián míng.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lóng hǔ fāng jiāo zhēng, qī guó bìng kàng héng.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shí kè sān qiān yú, mén xià duō háo yīng.
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
yóu shuì zhāo xī zhì, biàn shì zì zòng héng.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mèng cháng dōng chū guān, jì shēn yóu jī míng.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xìn líng xī fǎn wèi, qín rén bù kuī bīng.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zhào shèng nán zǔ chǔ, nǎi yǔ máo suì xíng.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huáng xiē běi shì qín, tài zǐ hái rù jīng.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měi zāi yóu xiá shì, hé yǐ shàng sì qīng.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wǒ zé yì yú shì, hào gǔ shī lǎo péng.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趙勝南詛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