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資之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資之聰”全詩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作者簡介(彭端淑)

彭端淑(約1699年-約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縣)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后人并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歲能文,十二歲入縣學,與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龍山的紫云寺讀書。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舉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任吏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順天(今北京)鄉試同考官。
為學一首示子侄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么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么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注釋
1、資:天資,天分。之:助詞。
2、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3、屏:同“摒”,除去、排除。
4、圣人:指孔子。卒:終于。魯:遲鈍、不聰明。
5、鄙:邊遠的地方。
6、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7、何恃:“恃何”的倒裝。恃,憑借、依靠。
8、缽:和尚用的飯碗。
9、買舟:租船。買,租、雇的意思。
10、顧不如:難道還不如。顧,難道。
11、自敗者也:判斷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為學一首示子侄創作背景
清代乾嘉時期,學者們潛心問學,不務聲名,治學嚴謹樸實,形成一代學風。于是作者便為他子侄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他們能繼續發揚這種風氣,同時勸勉子侄讀書求學不要受資昏材庸、資聰材敏的限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為學一首示子侄鑒賞
文章一開頭便從難易問題下手,作者認為天下之事的難易是相對的,“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習也是如此,只要腳踏實地去學,沒有掌握不了的學問;反之,不通過學習,就是極容易的事也會被視作十分困難。在說明了難易的辯證關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問題。天資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學習,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擺脫昏與庸的境地;而天資聰敏,才能出眾的人,如果自暴自棄,不學無術,也將與昏庸者為伍。相傳孔子的學說由智能魯鈍的曾參傳給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傳給了孟子。所以作者說:“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因而作者認為昏庸與聰敏是相對的,關鍵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這第一段完全以論述的筆墨出之,明白地擺出了自己對學問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則通過一個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則寓言,進一步說明難易與成敗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堅定地朝既定的目標走去,必定是可以達到終點的。四川的貧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貧者憑著一瓶一缽和堅定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心愿;富者雖有足夠的錢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猶豫畏縮,終未能達到目的。作者由此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謂“立志”,不僅是要樹立奮斗的目標,而且要有百折不撓、知難而進的精神,這正是學習中第一可貴的。這一段通過具體生動的記敘,設想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猶如一則寓言故事,雖然平易簡單,卻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結論,還是歸結到聰敏與昏庸的問題:聰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關鍵在于能否力學不倦。作者強調了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擺脫了天賦決定論的成見,勸人以學,對于不同天資的人都有勉勵的作用。他對聰敏“可恃而不可恃”,對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辯證認識無疑都是很有見地的。
全文始終用了對比的方法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如一開始便從天下事“難”與“易”的不同落筆,指出在學習中“難”與“易”是相對的,可變的。接下來又從昏庸和聰敏及其與成敗的關系立論,反復辨難,說理明白,使讀者信服。蜀僧的一貧一富,貧者僅恃一瓶一缽,富者可以買船而下,結果貧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終在強烈的對比中展開說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文中多用偶句,如:“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以及“吾資之昏”與“吾資之聰”兩段,“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與“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兩段等在句法上都兩兩相對,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沒有艱深的文詞,只是娓娓道來,如一篇師長對晚輩的勸勉之詞,語重心長,切合題旨。
“吾資之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i xué yī shǒu shì zǐ zhí
為學一首示子侄
tiān xià shì yǒu nán yì hū? wèi zhī, zé nán zhě yì yì yǐ bù wéi, zé yì zhě yì nán y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rén zhī wéi xué yǒu nán yì hū? xué zhī, zé nán zhě yì yì yǐ bù xué, zé yì zhě yì nán yǐ.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wú zī zhī hūn, bù dǎi rén yě, wú cái zhī yōng, bù dǎi rén yě dàn dàn ér xué zhī, jiǔ ér bù dài yān, qì hū chéng, ér yì bù zhī qí hūn yǔ yōng yě.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wú zī zhī cōng, bèi rén yě, wú cái zhī mǐn, bèi rén yě píng qì ér bù yòng, qí yǔ hūn yǔ yōng wú yǐ yì yě.
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shèng rén zhī dào, zú yú lǔ yě chuán zhī.
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
rán zé hūn yōng cōng mǐn zhī yòng, qǐ yǒu cháng zāi? shǔ zhī bǐ yǒu èr sēng: qí yī pín, qí yī fù.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pín zhě yǔ yú fù zhě yuē:" wú yù zhī nán hǎi, hé rú?" fù zhě yuē:" zi hé shì ér wǎng?" yuē:" wú yī píng yī bō zú yǐ.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 fù zhě yuē:" wú shù nián lái yù mǎi zhōu ér xià, yóu wèi néng yě.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zi hé shì ér wǎng!" yuè míng nián, pín zhě zì nán hǎi hái, yǐ gào fù zhě, fù zhě yǒu cán sè.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xī shǔ zhī qù nán hǎi, bù zhī jǐ qiān lǐ yě, sēng fù zhě bù néng zhì ér pín zhě zhì yān.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rén zhī lì zhì, gù bù rú shǔ bǐ zhī sēng zāi? shì gù cōng yǔ mǐn, kě shì ér bù kě shì yě zì shì qí cōng yǔ mǐn ér bù xué zhě, zì bài zhě yě.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hūn yǔ yōng, kě xiàn ér bù kě xiàn yě bù zì xiàn qí hūn yǔ yōng, ér lì xué bù juàn zhě, zì lì zhě yě.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吾資之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