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全詩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既壯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未及求問,會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河東太守郊迎,負弩矢先驅至平陽傳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
”中孺扶服叩頭,曰:“老臣得托命將軍,此天力也。
”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
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余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征和二年,衛太子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
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倢伃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
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
明日,武帝崩,太子梟尊號,是為孝昭皇帝。
帝年八歲,政事一決于光。
遺詔封光為博陸侯。
光為人沉靜詳審,長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
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
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
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
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
眾庶莫不多光。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倢伃,數月立為皇后。
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
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
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
公主內行不修,近幸河間丁外人。
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許。
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
長主大以是怨光。
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
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
及父子并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由是與光爭權。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
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于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稱蹕,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變。
候司光出沐日奏之。
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
書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
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
”有詔召大將軍。
光入,免冠軍頓首謝,上曰:“將軍冠。
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
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
”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
”上不聽。
后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
”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燕王、蓋主皆自殺。
光威震海內。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
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
光內不自安。
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
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
”言合光意。
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擢郎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詔,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
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
既至,即位,行淫亂。
光憂懣,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
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嘗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后世稱其忠。
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
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
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
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
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
群臣后應者,臣請劍斬之。
”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
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
”于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于將軍,唯大將軍令。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
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
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
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群臣。
”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
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詔獄。
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
”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
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
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
光與群臣連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當廢。
……皇太后詔曰:“可。
”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
”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
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
”起就乘輿副車。
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光謝曰:“王行自絕于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
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
愿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
”光涕泣而去。
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于遠方,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
”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
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于惡,光悉誅殺二百余人。
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光坐庭中,會丞相以下議定所立。
廣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誅,其子不在議中。
近親唯有衛太子孫號皇曾孫在民間,咸稱述焉。
光遂與丞相敞等上奏曰:“《禮》曰:‘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
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武帝時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廟,子萬姓。
臣昧死以聞。
”皇太后詔曰:“可。
”光遣宗正劉德至曾孫家尚冠里,洗沐賜御衣,太仆以軨車迎曾孫就齋宗正府,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
而光奉上皇帝璽綬,謁于高廟,是為孝宣皇帝。
明年,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
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秉誼,以安宗廟。
其以河北、東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戶。
”與故所食凡二萬戶。
賞賜前后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云皆中郎將,云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
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
黨親連體,根據于朝廷。
光自后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
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
光上書謝恩曰:“愿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驃騎將軍去病祀。
”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
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
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
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
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
載光尸柩以辒辌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
謚曰宣成侯。
發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
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初,霍氏指西漢權臣霍光子孫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眾必害之。
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
”書三上,輒報聞。
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注:突,煙囪,傍有積薪。
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應。
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
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錄言曲突者。
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
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
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
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
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
”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誅。
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禍,萌于驂乘。
”贊曰:霍光以結發內侍,起于階闥之間,確然秉志,誼形于主。
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
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
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晉,晉即河東,光豈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而以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將,傳國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為祭天主,故因賜姓金氏云。
分類: 傳記
作者簡介(班固)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陜西咸陽東北)。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余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霍光傳(節選)翻譯及注釋
翻譯
霍光表字子孟,是票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父親霍中孺,河東郡平陽縣人,以縣吏的身分替平陽侯家辦事,跟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中孺辦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就此隔絕互相不知音訊。多年以后,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受到漢武帝寵幸,立為皇后,霍去病因為是皇后姊姊的兒子而尊貴得寵。長大以后,就自知父親是霍中孺,還沒顧上探訪尋問,正好任票騎將軍出擊匈奴,路經河東郡,河東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著弓箭先驅馬到平陽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霍中孺急步進來拜見,將軍也下拜迎候,跪著說:“去病沒能早日自知是父親大人給予之身。”霍中孺伏在地上叩頭,說:“老臣能夠把生命寄托在將軍身上,這是上天的力量啊。”霍去病為霍中孺置買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而去。回來時,又從那兒經過,就帶著霍光西行到了長安,當時霍光年紀才十幾歲,任他為郎官,不久又升到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車馬,回宮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宮門二十多年,小心謹慎,未曾有什么過錯,很受到武帝親近和信任。
征和二年,衛太子因受到江充的誣陷而自殺,而燕王旦、廣陵王胥又都有很多過失。這時武帝已年老,他的寵妃鉤弋宮趙倢伃有個男孩,武帝心里想讓他繼承皇位,命大臣輔助他。仔細觀察眾大臣,只有霍光能負此重任,可以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武帝就叫黃門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抱著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圖畫賜給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出游五柞宮,得了重病,霍光流淚抽泣問道:“如果有了意外,該誰繼承皇位?”武帝說:“你不明白上次圖畫的意思嗎?立小兒子,你擔當周公的職務。”武帝讓霍光任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任車騎將軍,加上太仆上官桀任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都拜伏在臥室內的床下,接受遺詔輔佐少主。第二天,武帝逝世,太子繼承天子的尊號,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歲,國家大事全由霍光決斷。
在這之前,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羅和他弟弟重合吼馬通謀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誅殺了他們,沒有論功行賞。漢武帝病重時,寫下詔書封號說:“我死后打開詔書,按上面指示做。”這份遺詔封金日磾為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都是因為之前平亂有功。當時衛尉王莽的兒子王忽隨侍宮中,揚言說:“皇帝臨終前,我常在邊上,哪里有遺詔封這三人的事,他們自己互相抬高罷了!”霍光聽后,狠狠責備了王莽,王莽用毒酒殺了自己的兒子忽。
霍光為人沉著冷靜、細致慎重,身高達七尺三寸,皮膚白皙,眉、眼分得很開,須髯很美。每次從下殿門進出,停頓、前進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標記一看,尺寸絲毫不差,他的資質本性端正就像這樣。開始輔佐幼主,政令都由他親自發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風采。宮殿中曾出現過怪異的現象,一夜間大臣們互相驚擾,霍光召來符璽郎要璽,郎官不肯交給霍光。霍光想奪璽,郎官手按著劍把說:“臣子的頭可以得到,國璽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贊賞他的忠義。第二天,下詔提升這位郎官官階兩級。老百姓沒有不稱頌霍光的。
霍光跟左將軍上官桀是締結婚姻的親家,霍光的長女是上官桀兒子上官安的妻子,有個女兒年紀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蓋主把上官安的女兒送進后宮成了倢伃,幾個月以后立為皇后。父親上官安當上了票騎將軍,封桑樂侯。霍光有時休息沐浴離開朝廷,上官桀往往進宮代替霍光決定政務。上官桀父子位尊勢盛以后,頗感長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檢點,寵幸河間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個封爵,希望按照國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慣例,霍光不同意。又為丁外人求光祿大夫之職,想讓他能得到皇帝召見,也不同意。長公主為此對霍光大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慚愧。在武帝時,上官桀已經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現在父子又都是將軍,有椒房中宮的關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親生女兒,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卻反而掌管朝政,從此(上官父子)跟霍光爭起權來。
燕王旦自以為是昭帝兄長,常懷著怨意。再說御史大夫桑弘羊建立了酒的官買制度,壟斷了鹽、鐵的生產,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自以為功高,想為兒子兄弟弄個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蓋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都和燕王旦勾結密謀,叫人冒充替燕王上書,說霍光外出聚集郎官和羽林騎練兵,在路上稱“為皇上出行清道”,出發前安排宮中太官先行;又提到蘇武過去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不投降,回來才做了典屬國,而大將軍部下長史楊敞沒立功就當了搜粟都尉;又擅自增調將軍府的校尉;霍光專權,想怎樣就怎樣,恐怕有些不正常,臣子但愿繳回符璽,進宮參加值宿警衛,觀察奸臣有什么事變。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書。上官桀想通過昭帝把這事批復下來,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來送走。奏書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復。
第二天早上,霍光聽說這件事,停留在畫室中不進宮。昭帝問:“大將軍在哪里?”左將軍上官桀回答:“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所以不敢進來。”昭帝下詔召大將軍。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昭帝說:“將軍戴上冠。我知道這奏書是假的,將軍無罪。”霍光說:“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說:“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調校尉到現在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呢?況且將軍要干壞事,并不需要校尉。”當時昭帝才十四歲,尚書和左右的人都感到驚訝,而上奏書的人果然失蹤了,追捕得很緊。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對昭帝說:“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聽。
這以后上官桀的黨羽有說霍光壞話的,昭帝就發怒說:“大將軍是忠臣,先帝囑托他輔佐我的,有誰敢誹謗就辦他的罪。”從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講了,就計劃讓長公主擺宴席請霍光,埋伏兵士擊殺他,乘機廢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發覺,霍光全部誅滅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蓋主都自殺了。霍光威震海內。昭帝年滿二十舉行冠禮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給霍光,共十三年,百姓衣豐食足,四夷歸順服從。
元平元年,昭帝故世,沒有后代。武帝六個兒子只剩廣陵王劉胥還在,眾大臣議論立誰為帝,都主張廣陵王。廣陵王本來因為行為有失道義,不為武帝所重用。霍光內心感到不妥當。有郎官上奏書說:“周太王不立長子太伯而立幼子王季,周文王舍棄伯邑考而立武王,只在于適當,即使廢長立幼也是可以的。廣陵王不能承繼宗廟。”這話符合霍光心意。霍光把他的奏書拿給丞相楊敞等看,提拔郎官做九江太守,當天接受皇太后的詔令,派遣代理大鴻臚、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迎接昌邑王劉賀。
劉賀是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的兒子。到了以后,就位,行為淫亂。霍光又擔憂又氣忿,單獨問親信的老部下大司農田延年。田延年說:“將軍是國家的棟梁,明白這個人不行,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議,另選賢明的立為皇帝?”霍光說:“現在想這樣,在古代有過這種例子么?”田延年說:“伊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后世稱道他忠。將軍如果能做到這點,也就是漢朝的伊尹了。”霍光就引薦田延年當了給事中,暗底下跟車騎將軍張安世考慮大計,于是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宮開會討論。霍光說:“昌邑王行為昏亂,恐怕要危害國家,怎么辦?”眾大臣都驚愕得變了臉色,沒人敢開口說話,只是唯唯諾諾而已。田延年走上前,離開席位手按劍柄,說:“先帝把年幼的孤兒托付給將軍,把大漢的天下委任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誠而賢能,能夠安定劉氏的江山。現在下邊議論得像鼎水沸騰,國家可能傾覆,況且漢天子的謚號常帶‘孝’字,就為長久保有天下,使宗廟祭祀不斷啊。如果使漢皇室斷了祭祀,將軍就是死了,又有什么臉在地下見先帝呢?今天的會議,不準轉過腳跟去不表態。諸位大臣有回答得晚的,我請求用劍把他殺了。”霍光自責說:“九卿指責霍光指責得對。天下騷擾不安,霍光應該受到責難。”于是參加會議的都叩頭,說:“天下萬姓,命都在將軍手里,只等大將軍下令了。”
霍光立即跟眾大臣一起見告皇太后,列舉昌邑王不能繼承宗廟的種種罪狀。皇太后就坐車駕臨未央宮承明殿,下詔各宮門不準放昌邑王的眾臣子進入。昌邑王入朝太后回去,乘車想回溫室,中黃門的宦者分別把持著門扇,昌邑王一進來,就把門關上,跟隨昌邑來的臣子不得進。昌邑王說:“干什么?”大將軍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后的詔令,不準放入昌邑的眾臣。”昌邑王說:“慢慢地嘛,為什么像這樣嚇人!”霍光命人把昌邑的臣子們全都趕出去,安置在金馬門外面。車騎將軍張安世帶著羽林騎把二百多人綁起來,都送到廷尉和詔獄看押。命令過去做過昭帝侍中的內臣看好昌邑王。霍光下令左右:“仔細值班警衛,昌邑王如果發生什么意外自殺身亡,會叫我對不起天下人,背上殺主上的罪名。”昌邑王還不知道自己要被廢黜了,對左右說:“我過去的臣子跟2我來做官有什么罪,而大將軍要把他們全抓起來呢?”一會兒,有皇太后的詔令召見昌邑王。昌邑王聽到召見,心中著慌,就說:“我有什么罪要召見我啊!”皇太后身被珍珠短襖,盛妝坐在武帳中,幾百名侍御都拿著武器,期門武士執戟護陛,排列在殿下。眾大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在殿前聽詔。霍光與眾大臣聯名參奏昌邑王……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禮義,擾亂了漢朝的制度,應當廢黜。皇太后下詔說:“同意。”霍光叫昌邑王起身下拜接受詔令,昌邑王說:“聽說天子只要有諍臣七個,即使無道也不會失天下。”霍光說:“皇太后已詔令廢黜,哪來的天子!”當即抓住他的手,解脫他的璽和綬帶,捧給皇太后,扶著昌邑王下殿,出金馬門,眾大臣跟著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說:“又笨又傻,干不了漢朝的事。”起身上了天子乘輿的副車。大將軍霍光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責道:“王的行為自絕于天,我們臣等無能而膽怯,不能殺身以報恩德。微臣我寧肯對不起王,不敢對不起國家。但愿王能自愛,我今后長時期內不能再見到尊敬的王上了。”霍光流淚哭泣而去。眾大臣進奏說:“古代廢黜的人要棄逐到遠方,不讓他接觸朝政,請求把昌邑王賀遷徙到漢中郡房陵縣去。”皇太后詔令把劉賀送回昌邑,賜給他私邑二千戶。昌邑帶來一批臣子因輔導不當,使王陷入邪惡,霍光把二百多人全殺了。這些人被推出執行死刑時,在市中號叫:“該決斷時不決斷,反而遭受他禍害。”
霍光坐在朝廷中間,會合丞相以下大臣討論決定立誰。廣陵王已經不用在前,還有燕刺王因謀反而被誅滅,他兒子不在討論范圍中。近親只有衛太子的孫子號皇曾孫的在民間,大家都稱道他。霍光就跟丞相楊敞等上奏書說:“《禮記》說:‘人道愛自己的親人,所以尊崇祖先;尊崇祖先,所以敬重宗室。’宗沒有子息,選擇宗支子孫中賢能的作為繼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孫病已,武帝在世時有詔命令掖庭養育照看,到今年十八歲了,從先生那里受學《詩經》、《論語》、《孝經》,親自實行節儉,仁慈而能愛他人,可以嗣承孝昭皇帝之后,事奉祖宗之廟,愛萬姓如子。臣子冒死讓太后知情。”皇太后下詔說:“同意。”霍光派宗正劉德到尚冠里曾孫家中,讓他沐浴以后賜給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輕便車迎接曾孫到宗正府用齋,然后進未央宮見皇太后,受封為陽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璽和綬帶,進謁了高皇帝廟,這就是孝宣皇帝。
第二年,宣帝下詔說:“褒獎有德行的,賞賜立首功的,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值宿護衛宮殿忠心耿耿,顯示德行,深明恩遇,保持節操,主持正義,安定宗廟。用河北、東武陽增加霍光封邑一萬七千戶。”加上以前的食邑共計二萬戶。賞賜先后有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各色絲織物三萬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馬二千匹,華貴的住宅一所。
從昭帝時起,霍光的兒子霍禹和侄孫霍云都是中郎將,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帶領胡騎、越騎。霍光有兩個女婿是東、西宮的衛尉,兄弟、幾個女婿,外孫都得以定期朝見皇帝,任各部門的大夫、騎都尉、給事中。親族連成一體,植根盤踞在朝廷中。霍光從后元年間起掌握國事,到宣帝就位,才歸還政權。宣帝謙讓不肯接受,凡事都先匯報霍光,然后才奏給天子。霍光每次朝見,宣帝都虛懷若谷,神色敬肅,禮節上屈己退讓到了極點。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地節二年春天病重,宣帝親自到來問候霍光病況,為他病情流淚哭泣。霍光呈上奏書謝恩說:“希望把我國中之邑分出三千戶,封給我侄孫奉車都尉霍山為列侯,來侍奉票騎將軍霍去病的廟祀。”皇帝把這事下達給丞相、御史,當天拜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
霍光去世了,宣帝和皇太后親臨參加霍光的喪禮。
當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說:“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別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權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說:“霍氏寬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應當適時抑制他,不要讓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書三次,才聽到。
后來,霍氏被殺,而告發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為徐生上書說:“我聽說有個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見他家灶上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了些柴火。客人對主人說:“改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移走,否則將有火患。主人沒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鄰居們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滅。于是主人殺牛備酒,感謝他的鄰居。身上燒傷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們的功勞就座,而獨獨不邀請說改煙囪為彎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假使當初聽了那客人的話,不用牛、酒,最終可以使火患沒有。如今按功勞而邀請賓客,提出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沒有得到獎賞感謝,卻把焦頭爛額的人作為上賓嗎?”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請他。今茂陵徐福屢次上書說霍氏會有變化,應當防止杜絕他。假如按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分割土地出賣官爵,大臣死,叛亂等事都不會發生。往事既然已經發生,唯獨徐福一人沒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視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發灼爛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賞福帛十匹,之后任他為郎。
宣帝剛被立為皇上時,到高廟祭祀,大將軍霍光以驂乘的身份跟從,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長了芒刺一樣。后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光任了驂乘,天子才能從容地面對,感覺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殺。因此民間流傳說:“威嚴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禍,是從驂乘開始的。”
注釋
(1)票騎:《史記》作“驃騎”,漢代將軍名號,品秩同大將軍,為霍去病而始置。
去病: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與衛青齊名。六次出擊匈奴,打開通往西域的通道,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2)河東平陽:河東郡平陽縣,地當今山西臨汾西南。
(3)子夫:衛子夫(?—前91),原本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侍宴時被漢武帝看中,入宮,生戾太子,立為皇后。弟衛青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后因戾太子事為武帝所廢,自殺。
(4)傳舍:古代的旅舍。
(5)扶服(pú fú):同“匍匐”,伏地而行。
(6)郎:帝王侍從官,帝王出則衛護陪從,入則備顧問或差遣。
(7)諸曹:各分科辦事的官署。
侍中:漢代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以應雜事,出入宮廷。
(8)奉車都尉:為天子掌管乘輿的武官。
光祿大夫:屬光祿勛,掌顧問應對。
(9)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是漢武帝的年號。
(10)衛太子:衛皇后所生,名劉據(前128—前91),謚戾太子。漢武帝末年為江充誣陷,舉兵誅殺江充,兵敗自殺。
江充:漢武帝末年任直指繡衣使者。武帝晚年常懷疑身邊有人用蠱術詛咒他,派江充至太子宮掘地,挖到桐木人,太子遭到誣陷,趁武帝避暑甘泉宮,告令百官說江充謀反,于是斬殺江充。太子自殺后,武帝漸明真相,令車千秋復查太子冤情,族滅江充家。
(11)燕王旦:燕刺王劉旦(?—前81),武帝第三子。為人博學裝辯略,喜好招致游士。衛太子兵敗以后,上書請求進入宿衛,武帝十分惱怒。后來又藏匿亡命,為武帝所謙惡。
廣陵王胥:廣陵厲王劉胥,武帝第四子。喜好倡樂逸游,力能杠鼎,但行為不遵法度。漢昭帝即位,廣陵王指使女巫詛咒,后來事發,用絲帶上吊而死。
(12)鉤弋:漢宮名,趙倢伃所居。
趙倢伃:河間(治所在今河北獻縣東南)人,生病六年以后兩手拳曲。武帝狩獵路過河間的時候,張開她的雙手,手指即時伸直,由此得到皇上寵幸,入宮為倢伃。倢伃、嬪妃的稱號在漢武帝時期開始設置,次于皇后、昭儀,位列第三。
有男:即漢昭帝劉弗陵,小名鉤戈子,五六歲的時候就身體壯實,聰明多知,漢武帝十分喜愛他。
(13)社稷:土神和谷神。借指國家。
(14)黃門:宮中官署名,職責是以百物供奉天子。所以宮中另外也有畫工。
畫周公負成王:周武王死后,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于成王年少,所以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畫周公負成王”,即以圖畫形式表達周公輔少主政的內容。負成王,把成王抱在懷中。《禮記·內則》:“三日始負子。”鄭玄注:“負之謂抱之。”
(15)后元二年:前87年。
(16)五柞宮:漢武帝所造離宮,在扶風周至(今陜西省周至縣東南),有五棵三人合抱的柞樹,故名。(17)不諱:死的婉辭。
(18)日磾(mì dì):金日磾(前134—前86),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侍中。武帝臨終的時候,下遺詔封為秺侯。
車騎:漢代將軍名號,文帝時始置,品秩同衛將軍及左右前后將軍,位次上卿。
(19)太仆:掌輿馬的官。
上官桀(?—前80):武帝時任騎都尉,武帝臨終托少主任為左將軍,遺詔封安陽侯,孫女為昭帝皇后。前80年(元鳳元年)因謀反被誅。
(20)桑弘羊(前152—前80):西漢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武帝時制訂、推行鹽鐵酒類的官營政策,抑止富商巨賈的勢力。前80年(元鳳元年)與上官桀通同謀反被殺。
御史大夫:掌監察、執法、文書圖籍。秦漢時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后改稱大司空。
(21)博陸侯:博,廣大;陸,平正。食邑在北海、河間、東郡。
(22)財:通“才”。
七尺三寸:一漢尺約合27.65厘米,七尺三寸約合1.81米。
(23)郎仆射(yè):郎官的首長。
(24)尚符璽郎:掌管帝王符節、玉璽的郎官。
(25)誼:通“義”。
(26)秩:官吏的俸祿;引申為職位、品級。
(27)多:贊美。
(28)光長女:霍光嫡妻東閭氏所生。
(29)女:上官安之女即霍光之外孫女。在漢昭帝十一歲時立為皇后,年方六歲。
(30)鄂邑蓋主:漢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長公主”。鄂邑,長公主的食邑地。稱蓋主是以蓋侯為駙馬。
倢伃:即婕妤,宮中女官名,漢代設置。
(31)九卿:秦漢以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為九卿。武帝時上官桀曾為太仆。
(32)椒房:漢代后妃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性溫,有香,多子的含義。
椒房中宮:皇后所居。
(33)酒榷:政府對酒實行專賣。
(34)伐:自我夸耀的意思。
(35)都:匯聚。
肄:練習。
羽林:皇帝的護衛軍。長官有羽林中郎將和羽林郎。
(36)蹕:帝王出行之前的清道。這里是指責霍光僭越天子的意思。
(37)蘇武(?—前60):西漢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武帝前100年(天漢元年),出使匈奴被扣,堅持十九年不屈。說“二十年”是舉其整數。
(38)典屬國:掌管異族投降者的官。
(39)長史:漢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將軍、邊郡太守的屬官。
敞:即楊敞。原本在大將軍幕府為軍司馬,經霍光累次遷升,最后做到丞相。
(40)莫府:即幕府,將軍的府署。
校尉:漢代軍職,位略次于將軍。
(41)畫室:一說近臣集會謀畫之室,一說雕畫之室。
(42)之:到。
廣明:亭名。霍光練兵之處。漢代十里一亭。
(43)尚書: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章奏的官。
(44)元平元年:前74年。
(45)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文王父親季歷是太王的第三子,據說古公看出文王有圣瑞,有意把季歷定為嗣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因而讓分封的諸侯國亡,后進入吳地。
王季:即季歷。
(46)伯邑考:文王長子。
(47)視:同“示”。
(48)九江:郡名,轄境相當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巢湖以北地區。
(49)皇太后:即昭帝上官皇后。當時年約十五六歲。
(50)大鴻臚:武帝時改典客為大鴻臚,屬九卿之一,掌管與外國的交往。
少府:掌握山海池澤的稅利,以供宮廷之用的官,九卿之一。
樂成:姓史。
宗正:掌管皇室親屬的官,九卿之一。
德:劉德,劉向的父親。
吉:丙吉。
中郎將:統領皇帝侍衛的武官。
(51)昌邑哀王:劉髆(?—前87),漢武帝第五子。
(52)大司農:武帝時改治粟內史為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錢谷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
(53)伊尹:名摯,成湯用為相,以滅夏桀,為商初重臣。
(54)太甲:成湯長孫,即位后不理朝政,被伊尹放在成湯葬地桐宮,三年而悔過,伊尹迎之復位。(55)給事中:將軍、列侯、九卿以至黃門郎等的加官,給事殿中,備顧問應對,討論政事。為皇帝近臣。
(56)中二千石:漢代九卿的俸祿都是中二千石。
博士:太常所屬學官,掌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
未央宮:前200年(漢高祖七年)蕭何所造,遺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漢長安故城內西南隅。
(57)鄂:通“愕”。
(58)漢之傳謚常為孝:漢代自漢惠帝以下,謚號皆冠以“孝”字。
(59)血食:受祭祀。
(60)承明殿:未央宮中殿名,班固《西都賦》說它是“著作之庭”。
(61)溫室:殿名,在未央宮內,武帝時建。據《西京雜記》記載,“溫室殿以椒涂壁,被以文繡,以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罽賓氍毹”,冬天很溫暖。
(62)中黃門:漢代給事內廷的官名,以宦者充任。
(63)金馬門:漢代臣屬待詔之處,門旁有銅馬。
(64)廷尉:掌管刑獄的官。
(65)卒:通“猝”。
物故:亡故。
自裁:自殺。
(66)武帳:置有兵器架和五種兵器的帷帳,漢代天子在宮殿中接見臣下時專用。
(67)期門:武帝時選拔隴西、天水等六郡良家子組成的護衛隊,平帝時改稱虎賁郎。
陛戟:執戟衛于陛下。
(68)原文在“光與群臣連名奏王”以下,有尚書令讀三十三個大臣的奏章,列舉昌邑王失德之事。因奏文甚長,這里前后均有刪節。
(69)“天子”二句:是《孝經·諫諍章》的句子。
爭臣:直言諫諍之臣。爭通“諍”。
(70)西面拜:昌邑在今山東巨野西南,長安在其西,西面拜即遙拜長安宗廟。
(71)漢中房陵縣:漢中郡房陵縣,在今湖北房縣。
(72)湯沐邑:皇帝、皇后、皇子、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
(73)皇曾孫:漢武帝曾孫,在民間名病已,即位后改名劉詢(前94—前49)。
(74)“人道”二句:《禮記·大傳》句,原文作:“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75)尚冠里:長安城內里名。
(76)軨獵車:一種輕便車。
(77)陽武侯:陽武,在今河南原陽東南。就位前先封侯,表示承認其皇族身分。
(78)中郎將:統領皇帝侍衛的武官。
(79)胡越兵:指編在漢朝軍隊中的胡騎、越騎。
(80)衛尉:掌管宮門警衛的官,九卿之一。兩女婿,即下文范明友、鄧廣漢。
(81)奉朝請:定期朝見皇帝。古以春季朝見為“朝”,秋季朝見為“請”。
(82)后元:指武帝死、昭帝立的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
(83)地節:漢宣帝年號。“地節二年”指前68年。
(84)原文以下另有鋪敘霍光葬禮之隆重奢侈,以及霍光死后霍氏家族之恃尊驕橫等情節。
霍光傳(節選)賞析
霍光(?—前68)靠了同父異母兄長霍去病的提攜,從一個小縣吏的兒子平步青云,得到漢武帝親信,受遺詔,輔少主,在皇親國戚的爭斗中,變成權傾一時,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繼承人的實力人物,前后秉政二十年。班固一方面表彰霍光“資性端正”,一方面又寫霍光為了鞏固權力,不顧顛倒輩分,使自己的小女兒成為漢宣帝的皇后,并掩蓋了妻子串通御醫毒死宣帝原配許皇后的罪行。這件事,后來成為霍氏宗族由盛極而被誅的伏線。這在封建皇朝的“外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ò guāng chuán jié xuǎn
霍光傳(節選)
huò guāng, zì zi mèng, piào qí jiāng jūn qù bìng dì yě.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fù zhōng rú, hé dōng píng yáng rén yě, yǐ xiàn lì jǐ shì píng yáng hòu jiā, yǔ shì zhě wèi shǎo ér sī tōng ér shēng qù bìng.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zhōng rú lì bì guī jiā, qǔ fù shēng guāng, yīn jué bù xiāng wén.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jiǔ zhī, shǎo ér nǚ dì zǐ fū de xìng yú wǔ dì, lì wèi huáng hòu, qù bìng yǐ huáng hòu zǐ zi guì xìng.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jì zhuàng dà, nǎi zì zhī fù wèi huò zhōng rú, wèi jí qiú wèn, huì wèi piào qí jiāng jūn jī xiōng nú, dào chū hé dōng, hé dōng tài shǒu jiāo yíng, fù nǔ shǐ xiān qū zhì píng yáng chuán shě, qiǎn lì yíng huò zhōng rú.
既壯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未及求問,會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河東太守郊迎,負弩矢先驅至平陽傳舍,遣吏迎霍中孺。
zhōng rú qū rù bài yè, jiāng jūn yíng bài, yīn guì yuē:" qù bìng bù zǎo zì zhī wèi dà rén yí tǐ yě.
中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
" zhōng rú fú fú kòu tóu, yuē:" lǎo chén dé tuō mìng jiāng jūn, cǐ tiān lì yě.
”中孺扶服叩頭,曰:“老臣得托命將軍,此天力也。
" qù bìng dà wéi zhōng rú mǎi tián zhái nú bì ér qù.
”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
hái, fù guò yān, nǎi jiāng guāng xī zhì cháng ān, shí nián shí yú suì, rèn guāng wèi láng, shāo qiān zhū cáo shì zhōng.
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余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
qù bìng sǐ hòu, guāng wèi fèng chē dū wèi guāng lù dài fu, chū zé fèng chē, rù shì zuǒ yòu, chū rù jìn tà èr shí yú nián, xiǎo xīn jǐn shèn, wèi cháng yǒu guò, shén jiàn qīn xìn.
去病死后,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zhēng hé èr nián, wèi tài zǐ wèi jiāng chōng suǒ bài, ér yàn wáng dàn guǎng líng wáng xū jiē duō guò shī.
征和二年,衛太子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
shì shí shàng nián lǎo, chǒng jī gōu yì zhào jié yú yǒu nán, shàng xīn yù yǐ wéi sì, mìng dà chén fǔ zhī.
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倢伃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
chá qún chén wéi guāng rèn dà zhòng, kě shǔ shè jì.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
shàng nǎi shǐ huáng mén huà zhě huà zhōu gōng fù chéng wáng cháo zhū hóu yǐ cì guāng.
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hòu yuán èr nián chūn, shàng yóu wǔ zhà gōng, bìng dǔ, guāng tì qì wèn yuē:" rú yǒu bù huì, shuí dāng sì zhě?" shàng yuē:" jūn wèi yù qián huà yì xié? lì shǎo zǐ, jūn xíng zhōu gōng zhī shì.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 shàng yǐ guāng wèi dà sī mǎ dà jiàng jūn, rì dī wèi chē qí jiāng jūn, jí tài pú shàng guān jié wèi zuǒ jiāng jūn, sōu sù dū wèi sāng hóng yáng wèi yù shǐ dà, jiē bài wò nèi chuáng xià, shòu yí zhào fǔ shǎo zhǔ.
”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
míng rì, wǔ dì bēng, tài zǐ xiāo zūn hào, shì wèi xiào zhāo huáng dì.
明日,武帝崩,太子梟尊號,是為孝昭皇帝。
dì nián bā suì, zhèng shì yī jué yú guāng.
帝年八歲,政事一決于光。
yí zhào fēng guāng wèi bó lù hóu.
遺詔封光為博陸侯。
guāng wéi rén chén jìng xiáng shěn, cháng cái qī chǐ sān cùn, bái xī, shū méi mù, měi xū rán.
光為人沉靜詳審,長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
měi chū rù xià diàn mén, zhǐ jìn yǒu cháng chù, láng pú yè qiè shí shì zhī, bù shī chǐ cùn, qí zī xìng duān zhèng rú cǐ.
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
chū fǔ yòu zhǔ, zhèng zì jǐ chū, tiān xià xiǎng wén qí fēng cǎi.
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diàn zhōng cháng yǒu guài, yī yè qún chén xiāng jīng, guāng zhào shàng fú xǐ láng láng bù kěn shòu guāng.
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郎不肯授光。
guāng yù duó zhī, láng àn jiàn yuē:" chén tóu kě dé, xǐ bù kě de yě!" guāng shén yì zhī.
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
míng rì, zhào zēng cǐ láng zhì èr děng.
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
zhòng shù mò bù duō guāng.
眾庶莫不多光。
guāng yǔ zuǒ jiāng jūn jié jié hūn xiāng qīn, guāng cháng nǚ wèi jié zǐ ān qī, yǒu nǚ nián yǔ dì xiāng pèi, jié yīn dì zǐ è yì gài zhǔ nèi ān nǚ hòu gōng wèi jié yú, shù yuè lì wèi huáng hòu.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倢伃,數月立為皇后。
fù ān wèi piào qí jiāng jūn, fēng sāng lè hóu.
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
guāng shí xiū mù chū, jié zhé rù dài guāng jué shì.
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
jié fù zǐ jì zūn shèng, ér dé cháng gōng zhǔ.
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
gōng zhǔ nèi háng bù xiū, jìn xìng hé jiān dīng wài rén.
公主內行不修,近幸河間丁外人。
jié ān yù wèi wài rén qiú fēng, xìng yī guó jiā gù shì yǐ liè hóu shàng gōng zhǔ zhě, guāng bù xǔ.
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許。
yòu wèi wài rén qiú guāng lù dài fu, yù lìng dé zhào jiàn, yòu bù xǔ.
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
zhǎng zhǔ dà yǐ shì yuàn guāng.
長主大以是怨光。
ér jié ān shù wèi wài rén qiú guān jué fú néng dé, yì cán.
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
zì xiān dì shí, jié yǐ wèi jiǔ qīng, wèi zài guāng yòu.
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
jí fù zǐ bìng wèi jiāng jūn, yǒu jiāo fáng zhōng gōng zhī zhòng, huáng hòu qīn ān nǚ, guāng nǎi qí wài zǔ, ér gù zhuān zhì cháo shì, yóu shì yǔ guāng zhēng quán.
及父子并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由是與光爭權。
yàn wáng dàn zì yǐ zhāo dì xiōng, cháng huái yuàn wàng.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
jí yù shǐ dài fū sāng hóng yáng jiàn zào jiǔ què yán tiě, wèi guó xìng lì, fá qí gōng, yù wèi zǐ dì dé guān, yì yuàn hèn guāng.
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yú shì gài zhǔ shàng guān jié ān jí hóng yáng jiē yǔ yàn wáng dàn tōng móu, zhà lìng rén wéi yàn wáng shàng shū, yán guāng chū dōu yì yǔ lín, dào shàng chēng bì, tài guān xiān zhì yòu yǐn sū wǔ qián shǐ xiōng nú, jū liú èr shí nián bù jiàng, hái nǎi wèi diǎn shǔ guó, ér dà jiàng jūn zhǎng shǐ chǎng wáng gōng wèi sōu sù dū wèi yòu shàn diào yì mò fǔ xiào wèi guāng zhuān quán zì zì, yí yǒu fēi cháng, chén dàn yuàn guī fú xǐ, rù sù wèi, chá jiān chén biàn.
于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稱蹕,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變。
hòu sī guāng chū mù rì zòu zhī.
候司光出沐日奏之。
jié yù cóng zhōng xià qí shì, sāng hóng yáng dāng yǔ zhū dà chén gòng zhí tuì guāng.
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
shū zòu, dì bù kěn xià.
書奏,帝不肯下。
míng dàn, guāng wén zhī, zhǐ huà shì zhōng bù rù.
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
shàng wèn:" dà jiàng jūn ān zài?" zuǒ jiāng jūn jié duì yuē:" yǐ yàn wáng gào qí zuì, gù bù gǎn rù.
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
" yǒu zhào zhào dà jiàng jūn.
”有詔召大將軍。
guāng rù, miǎn guàn jūn dùn shǒu xiè, shàng yuē:" jiāng jūn guān.
光入,免冠軍頓首謝,上曰:“將軍冠。
zhèn zhī shì shū zhà yě, jiāng jūn wáng zuì.
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
" guāng yuē:" bì xià hé yǐ zhī zhī?" shàng yuē:" jiāng jūn zhī guǎng míng, dōu láng shǔ ěr.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
diào xiào wèi yǐ lái wèi néng shí rì, yàn wáng hé yǐ dé zhī zhī? qiě jiāng jūn wèi fēi, bù xū xiào wèi.
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
" shì shí dì nián shí sì, shàng shū zuǒ yòu jiē jīng, ér shàng shū zhě guǒ wáng, bǔ zhī shén jí.
”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
jié děng jù, bái shàng:" xiǎo shì bù zú suì.
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
" shàng bù tīng.
”上不聽。
hòu jié dǎng yǔ yǒu zèn guāng zhě, shàng zhé nù yuē:" dà jiàng jūn zhōng chén, xiān dì suǒ shǔ yǐ fǔ zhèn shēn, gǎn yǒu huǐ zhě zuò zhī.
后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
" zì shì jié děng bù gǎn fù yán, nǎi móu lìng cháng gōng zhǔ zhì jiǔ qǐng guāng, fú bīng gé shā zhī, yīn fèi dì, yíng lì yàn wáng wèi tiān zǐ.
”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shì fā jué, guāng jǐn zhū jié ān hóng yáng wài rén zōng zú.
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yàn wáng gài zhǔ jiē zì shā.
燕王、蓋主皆自殺。
guāng wēi zhèn hǎi nèi.
光威震海內。
zhāo dì jì guān, suì wěi rèn guāng, qì shí sān nián, bǎi xìng chōng shí, sì yí bīn fú.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yuán píng yuán nián, zhāo dì bēng, wáng sì.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wǔ dì liù nán dú yǒu guǎng líng wáng xū zài, qún chén yì suǒ lì, xián chí guǎng líng wáng.
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
wáng běn yǐ xíng shī dào, xiān dì suǒ bù yòng.
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
guāng nèi bù zì ān.
光內不自安。
láng yǒu shàng shū yán:" zhōu tài wáng fèi tài bó lì wáng jì, wén wáng shè bó yì kǎo lì wǔ wáng, wéi zài suǒ yí, suī fèi zhǎng lì shǎo kě yě.
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
guǎng líng wáng bù kě yǐ chéng zōng miào.
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
" yán hé guāng yì.
”言合光意。
guāng yǐ qí shū shì chéng xiàng chǎng děng, zhuó láng wèi jiǔ jiāng tài shǒu, jí rì chéng huáng tài hòu zhào, qiǎn xíng dà hóng lú shì shào fǔ lè chéng zōng zhèng dé guāng lù dài fu jí zhōng láng jiàng lì hàn yíng chāng yì wáng hè.
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擢郎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詔,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
hè zhě, wǔ dì sūn, chāng yì āi wáng zǐ yě.
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
jì zhì, jí wèi, xíng yín luàn.
既至,即位,行淫亂。
guāng yōu mèn, dú yǐ wèn suǒ qīn gù lì dà sī nóng tián yán nián.
光憂懣,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
yán nián yuē:" jiāng jūn wèi guó zhù shí, shěn cǐ rén bù kě, hé bù jiàn bái tài hòu, gèng xuǎn xián ér lì zhī?" guāng yuē:" jīn yù rú shì, yú gǔ cháng yǒu cǐ fǒu?" yán nián yuē:" yī yǐn xiāng yīn, fèi tài jiǎ yǐ ān zōng miào, hòu shì chēng qí zhōng.
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嘗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后世稱其忠。
jiāng jūn ruò néng xíng cǐ, yì hàn zhī yī yǐn yě.
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
" guāng nǎi yǐn yán nián jǐ shì zhōng, yīn yǔ chē qí jiāng jūn zhāng ān shì tú jì, suì zhào chéng xiàng yù shǐ jiāng jūn liè hóu zhōng èr qiān dàn dài fū bó shì huì yì wèi yāng gōng.
”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
guāng yuē:" chāng yì wáng xíng hūn luàn, kǒng wēi shè jì, rú hé?" qún chén jiē jīng è shī sè, mò gǎn fā yán, dàn wěi wěi ér yǐ.
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
tián yán nián qián, lí xí àn jiàn, yuē:" xiān dì shǔ jiāng jūn yǐ yòu gū, jì jiāng jūn yǐ tiān xià, yǐ jiāng jūn zhōng xián néng ān liú shì yě.
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
jīn qún xià dǐng fèi, shè jì jiāng qīng, qiě hàn zhī chuán shì cháng wèi xiào zhě, yǐ zhǎng yǒu tiān xià, lìng zōng miào xuè shí yě.
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
rú lìng hàn jiā jué sì, jiāng jūn suī sǐ, hé miàn mù jiàn xiān dì yú dì xià hū? jīn rì zhī yì, bù dé xuán zhǒng.
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
qún chén hòu yīng zhě, chén qǐng jiàn zhǎn zhī.
群臣后應者,臣請劍斬之。
" guāng xiè yuē:" jiǔ qīng zé guāng shì yě.
”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bù ān, guāng dāng shòu nàn.
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
" yú shì yì zhě jiē kòu tóu, yuē:" wàn xìng zhī mìng zài yú jiāng jūn, wéi dà jiàng jūn lìng.
”于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于將軍,唯大將軍令。
" guāng jí yǔ qún chén jù jiàn bái tài hòu, jù chén chāng yì wáng bù kě yǐ chéng zōng miào zhuàng.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
huáng tài hòu nǎi chē jià xìng wèi yāng chéng míng diàn, zhào zhū jìn mén wú nèi chāng yì qún chén.
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
wáng rù cháo tài hòu hái, chéng niǎn yù guī wēn shì, zhōng huáng mén huàn zhě gè chí mén shàn, wáng rù, mén bì, chāng yì qún chén bù dé rù.
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
wáng yuē:" hé wéi?" dà jiàng jūn guì yuē:" yǒu huáng tài hòu zhào, wú nèi chāng yì qún chén.
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群臣。
" wáng yuē:" xú zhī, hé nǎi jīng rén rú shì!" guāng shǐ jìn qū chū chāng yì qún chén, zhì jīn mǎ mén wài.
”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
chē qí jiāng jūn ān shì jiāng yǔ lín qí shōu fù èr bǎi yú rén, jiē sòng tíng wèi zhào yù.
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詔獄。
lìng gù zhāo dì shì zhōng zhōng chén shì shǒu wáng.
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guāng chì zuǒ yòu:" jǐn sù wèi, zú yǒu wù gù zì cái, lìng wǒ fù tiān xià, yǒu shā zhǔ míng.
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
" wáng shàng wèi zì zhī dāng fèi, wèi zuǒ yòu:" wǒ gù qún chén cóng guān ān dé zuì, ér dà jiàng jūn jǐn xì zhī hū?" qǐng zhī, yǒu tài hòu zhào zhào wáng.
”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
wáng wén zhào, yì kǒng, nǎi yuē:" wǒ ān dé zuì ér zhào wǒ zāi!" tài hòu bèi zhū rú, shèng fú zuò wǔ zhàng zhōng, shì yù shù bǎi rén jiē chí bīng, qī mén wǔ shì bì jǐ, chén liè diàn xià.
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
qún chén yǐ cì shàng diàn, zhào chāng yì wáng fú qián tīng zhào.
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
guāng yǔ qún chén lián míng zòu wáng, huāng yín mí huò, shī dì wáng lǐ yì, luàn hàn zhì dù, dāng fèi.
光與群臣連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當廢。
huáng tài hòu zhào yuē:" kě.
……皇太后詔曰:“可。
" guāng lìng wáng qǐ bài shòu zhào, wáng yuē:" wén tiān zǐ yǒu zhēng chén qī rén, suī wú dào bù shī tiān xià.
”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
" guāng yuē:" huáng tài hòu zhào fèi, ān dé tiān zǐ!" nǎi jí chí qí shǒu, jiě tuō qí xǐ zǔ, fèng shàng tài hòu, fú wáng xià diàn, chū jīn mǎ mén, qún chén suí sòng.
”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
wáng xī miàn bài, yuē:" yú gàng bù rèn hàn shì.
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
" qǐ jiù shèng yú fù chē.
”起就乘輿副車。
dà jiàng jūn guāng sòng zhì chāng yì dǐ, guāng xiè yuē:" wáng xíng zì jué yú tiān, chén děng nú qiè, bù néng shā shēn bào dé.
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光謝曰:“王行自絕于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
chén níng fù wáng, bù gǎn fù shè jì.
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
yuàn wáng zì ài, chén zhǎng bù fù jiàn zuǒ yòu.
愿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
" guāng tì qì ér qù.
”光涕泣而去。
qún chén zòu yán:" gǔ zhě fèi fàng zhī rén píng yú yuǎn fāng, bù jí yǐ zhèng, qǐng xǐ wáng hè hàn zhōng fáng líng xiàn.
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于遠方,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
" tài hòu zhào guī hè chāng yì, cì tāng mù yì èr qiān hù.
”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
chāng yì qún chén zuò wáng fǔ dǎo zhī yì, xiàn wáng yú è, guāng xī zhū shā èr bǎi yú rén.
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于惡,光悉誅殺二百余人。
chū sǐ, hào hū shì zhōng yuē:" dāng duàn bù duàn, fǎn shòu qí luàn.
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guāng zuò tíng zhōng, huì chéng xiàng yǐ xià yì dìng suǒ lì.
”光坐庭中,會丞相以下議定所立。
guǎng líng wáng yǐ qián bù yòng, jí yàn cì wáng fǎn zhū, qí zi bù zài yì zhōng.
廣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誅,其子不在議中。
jìn qīn wéi yǒu wèi tài zǐ sūn hào huáng zēng sūn zài mín jiān, xián chēng shù yān.
近親唯有衛太子孫號皇曾孫在民間,咸稱述焉。
guāng suì yǔ chéng xiàng chǎng děng shàng zòu yuē:" lǐ yuē:' rén dào qīn qīn gù zūn zǔ, zūn zǔ gù jìng zōng.
光遂與丞相敞等上奏曰:“《禮》曰:‘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 dà zōng wáng sì, zé zhī zǐ sūn xián zhě wèi sì.
’大宗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
xiào wǔ huáng dì zēng sūn bìng yǐ, wǔ dì shí yǒu zhào yè tíng yǎng shì, zhì jīn nián shí bā, shī shòu shī lún yǔ xiào jīng, gōng xíng jié jiǎn, cí rén ài rén, kě yǐ sì xiào zhāo huáng dì hòu, fèng chéng zǔ zōng miào, zi wàn xìng.
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武帝時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廟,子萬姓。
chén mèi sǐ yǐ wén.
臣昧死以聞。
" huáng tài hòu zhào yuē:" kě.
”皇太后詔曰:“可。
" guāng qiǎn zōng zhèng liú dé zhì zēng sūn jiā shàng guān lǐ, xǐ mù cì yù yī, tài pú yǐ líng chē yíng zēng sūn jiù zhāi zōng zhèng fǔ, rù wèi yāng gōng jiàn huáng tài hòu, fēng wèi yáng wǔ hòu.
”光遣宗正劉德至曾孫家尚冠里,洗沐賜御衣,太仆以軨車迎曾孫就齋宗正府,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
ér guāng fèng shàng huáng dì xǐ shòu, yè yú gāo miào, shì wèi xiào xuān huáng dì.
而光奉上皇帝璽綬,謁于高廟,是為孝宣皇帝。
míng nián, xià zhào yuē:" fū bāo yǒu dé, shǎng yuán gōng, gǔ jīn tōng yì yě.
明年,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
dà sī mǎ dà jiàng jūn guāng sù wèi zhōng zhèng, xuān dé míng ēn, shǒu jié bǐng yì, yǐ ān zōng miào.
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秉誼,以安宗廟。
qí yǐ hé běi dōng wǔ yáng yì fēng guāng wàn qī qiān hù.
其以河北、東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戶。
" yǔ gù suǒ shí fán èr wàn hù.
”與故所食凡二萬戶。
shǎng cì qián hòu huáng jīn qī qiān jīn, qián liù qiān wàn, zá zēng sān wàn pǐ, nú bì bǎi qī shí rén, mǎ èr qiān pǐ, jiǎ dì yī qū.
賞賜前后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
zì zhāo dì shí, guāng zǐ yǔ jí xiōng sūn yún jiē zhōng láng jiàng, yún dì shān fèng chē dū wèi shì zhōng, lǐng hú yuè bīng.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云皆中郎將,云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
guāng liǎng nǚ xù wèi dōng xī gōng wèi wèi, kūn dì zhū xù wài sūn jiē fèng cháo qǐng, wèi zhū cáo dài fū, qí dū wèi jǐ shì zhōng.
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
dǎng qīn lián tǐ, gēn jù yú cháo tíng.
黨親連體,根據于朝廷。
guāng zì hòu yuán bǐng chí wàn jī, jí shàng jí wèi, nǎi guī zhèng.
光自后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
shàng qiān ràng bù shòu, zhū shì jiē xiān guān bái guāng, rán hòu zòu yù tiān zǐ.
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guāng měi cháo jiàn, shàng xū jǐ liǎn róng, lǐ xià zhī yǐ shèn.
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guāng bǐng zhèng qián hòu èr shí nián.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dì jié èr nián chūn bìng dǔ, chē jià zì lín wèn guāng bìng, shàng wèi zhī tì qì.
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為之涕泣。
guāng shàng shū xiè ēn yuē:" yuàn fēn guó yì sān qiān hù, yǐ fēng xiōng sūn fèng chē dū wèi shān wèi liè hóu, fèng xiōng piào qí jiāng jūn qù bìng sì.
光上書謝恩曰:“愿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驃騎將軍去病祀。
" shì xià chéng xiàng yù shǐ, jí rì bài guāng zǐ yǔ wèi yòu jiāng jūn.
”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guāng hōng, shàng jí huáng tài hòu qīn lín guāng sàng.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
tài zhōng dài fū rèn xuān yǔ shì yù shǐ wǔ rén chí jié hù sāng shì.
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
zhōng èr qiān dàn zhì mò fǔ zhǒng shàng.
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
cì jīn qián zēng xù xiù bèi bǎi lǐng, yī wǔ shí qiè, bì zhū jī yù yī, zǐ gōng biàn fáng huáng cháng tí còu gè yī jù, cōng mù wài zāng guǒ shí wǔ jù.
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
dōng yuán wēn míng, jiē rú shèng yú zhì dù.
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
zài guāng shī jiù yǐ wēn liáng chē, huáng wū zài dào, fā cái guān qīng chē běi jūn wǔ xiào shì jūn chén zhì mào líng, yǐ sòng qí zàng.
載光尸柩以辒辌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
shì yuē xuān chéng hóu.
謚曰宣成侯。
fā sān hé zú chuān fù shì, qǐ zhǒng cí táng.
發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
zhì yuán yì sān bǎi jiā, zhǎng chéng fèng shǒu rú jiù fǎ.
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chū, huò shì zhǐ xī hàn quán chén huò guāng zǐ sūn shē chǐ, mào líng xú shēng yuē:" huò shì bì wáng.
初,霍氏指西漢權臣霍光子孫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fū shē zé bù xùn, bù xùn bì wǔ shàng wǔ shàng zhě, nì dào yě.
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zài rén zhī yòu, zhòng bì hài zhī.
在人之右,眾必害之。
huò shì bǐng quán rì jiǔ, hài zhī zhě duō yǐ.
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
tiān xià hài zhī, ér yòu xíng yǐ nì dào, bù wáng hé dài!" nǎi shàng shū, yán:" huò shì tài shèng bì xià jí ài hòu zhī, yí yǐ shí yì zhì, wú shǐ zhì wáng.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
" shū sān shàng, zhé bào wén.
”書三上,輒報聞。
qí hòu, huò shì zhū miè, ér gào huò shì zhě jiē fēng.
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
rén wéi xú shēng shàng shū yuē:" chén wén kè yǒu guò zhǔ rén zhě, jiàn qí zào zhí tū zhù: tū, yān cōng, bàng yǒu jī xīn.
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注:突,煙囪,傍有積薪。
kè wèi zhǔ rén:' gèng wéi qū tū, yuǎn xǐ qí xīn bù zhě, qiě yǒu huǒ huàn.
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 zhǔ rén hēi rán bù yīng.
’主人嘿然不應。
é ér jiā guǒ shī huǒ, lín lǐ gòng jiù zhī, xìng ér dé xī.
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yú shì shā niú zhì jiǔ, xiè qí lín rén.
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
zhuó làn zhě zài yú shàng xíng, yú gè yǐ gōng cì zuò, ér bù lù yán qū tū zhě.
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錄言曲突者。
rén wèi zhǔ rén yuē:' xiāng shǐ tīng kè zhī yán, bù fèi niú jiǔ, zhōng wáng huǒ huàn.
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
jīn lùn gōng ér qǐng bīn, qū tū xǐ xīn wú ēn zé, jiāo tóu làn é wèi shàng kè yé?' zhǔ rén nǎi wù ér qǐng zhī.
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
jīn mào líng xú fú shù shàng shū yán huò shì qiě yǒu biàn, yí fáng jué zhī.
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
xiāng shǐ fú shuō de xíng, zé guó wáng liè tǔ chū jué zhī fèi, chén wáng nì luàn zhū miè zhī bài.
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
wǎng shì jì yǐ, ér fú dú bù méng qí gōng.
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
wéi bì xià chá zhī guì xǐ xīn qū tū zhī cè, shǐ jū jiāo fā zhuó làn zhī yòu.
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
" shàng nǎi cì fú bó shí pǐ, hòu yǐ wéi láng.
”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xuān dì shǐ lì, yè jiàn gāo miào, dà jiàng jūn huò guāng cóng cān chéng, shàng nèi yán dàn zhī, ruò yǒu máng cì zài bèi.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hòu chē qí jiāng jūn zhāng ān shì dài guāng cān chéng, tiān zǐ cóng róng sì tǐ, shén ān jìn yān.
后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
jí guāng shēn sǐ.
及光身死。
ér zōng zú jìng zhū.
而宗族竟誅。
gù sú chuán zhī yuē:" wēi zhèn zhǔ zhě bù chù.
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huò shì zhī huò, méng yú cān chéng.
霍氏之禍,萌于驂乘。
" zàn yuē: huò guāng yǐ jié fà nèi shì, qǐ yú jiē tà zhī jiān, què rán bǐng zhì, yì xíng yú zhǔ.
”贊曰:霍光以結發內侍,起于階闥之間,確然秉志,誼形于主。
shòu qiǎng bǎo zhī tuō, rèn hàn shì zhī jì, dāng miào táng, yōng yòu jūn, cuī yàn wáng, pū shàng guān, yīn quán zhì dí, yǐ chéng qí zhōng.
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
chù fèi zhì zhī jì, lín dà jié ér bù kě duó, suì kuāng guó jiā, ān shè jì.
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
yōng zhāo lì xuān, guāng wèi shī bǎo, suī zhōu gōng ā héng, hé yǐ jiā cǐ! rán guāng bù xué wáng shù, àn yú dà lǐ, yīn qī xié móu, lì nǚ wèi hòu, zhàn nì yíng yì zhī yù, yǐ zēng diān fù zhī huò, sǐ cái sān nián, zōng zú zhū yí, āi zāi! xī huò shū fēng yú jìn, jìn jí hé dōng, guāng qǐ qí miáo yì hū? jīn rì dī yí dí wáng guó, jī lǔ hàn tíng, ér yǐ dǔ jìng wù zhǔ, zhōng xìn zì zhe, lēi gōng shàng jiàng, chuán guó hòu sì, shì míng zhōng xiào, qī shì nèi shì, hé qí shèng yě! běn yǐ xiū tú zuò jīn rén wéi jì tiān zhǔ, gù yīn cì xìng jīn shì yún.
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晉,晉即河東,光豈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而以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將,傳國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為祭天主,故因賜姓金氏云。
“及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