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全詩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去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去家。
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
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田子方教育子擊翻譯及注釋
翻譯
魏國太子子擊出行,在路上遇見老師田子方,下車行禮拜見。田子方(卻)不還禮。子擊很生氣,對田子方說:“是富貴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說:“只能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富貴的人怎么敢對人自高自大呢!國君如果對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國家,大夫如果對人自高自大就將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國家的人,沒有聽說有人用國君的規格對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人用大夫的規格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言語不中聽,行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離去罷了,到哪里去不能(成為)貧賤的人呢!”子擊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注釋
1子擊:魏文侯的長子,國君的繼承人。
2遭:遭遇,遇到。
3田子方:子擊的老師。【詳細見下(擴展閱讀)】
4伏謁(yè):行禮拜見。謁:拜見,請求。
5不為禮:不還禮。
6亦:副詞,只是,不過
7而:通“如”,如果。
8國:國家
9聞:聽說
10國:國君,國王
11.待:待遇,對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離開
16.家:大夫的封地稱“家”。
17.謝:道歉
“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án zǐ fāng jiào yù zi jī
田子方教育子擊
zi jī chū, zāo tián zǐ fāng yú dào, xià chē fú yè.
子擊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車伏謁。
zi fāng bù wéi lǐ.
子方不為禮。
zi jī nù, wèi zi fāng yuē:" fù guì zhě jiāo rén hū? pín jiàn zhě jiāo rén hū?" zi fāng yuē:" yì pín jiàn zhě jiāo rén ěr! fù guì zhě ān gǎn jiāo rén! guó jūn ér jiāo rén, zé shī qù guó dài fū ér jiāo rén zé shī qù jiā.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去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去家。
shī qí guó zhě wèi wén yǒu yǐ guó dài zhī zhě yě, shī qí jiā zhě wèi wén yǒu yǐ jiā dài zhī zhě yě.
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
fū shì pín jiàn, yán bù yòng, xíng bù hé, zé nà lǚ ér qù ěr, ān wǎng ér bù dé pín jiàn zāi!" zi jī nǎi xiè zhī.
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
“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